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基础练
1.选出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的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B.诗中对“海水”“山岛”“草木”“洪波”等自然景物的描写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C.诗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句,都是虚写。
D.这是一首乐府诗,诗的最后两句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2.下面对《观沧海》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B.“水何澹澹”是静态,“山岛竦峙”是动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C.“树木丛生”至“洪波涌起”由静态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D.此诗借景抒情,诗人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3.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世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4.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中“左迁”指降职,这是一首与贬谪有关的诗作,很有代表意义。
B.诗歌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情感基调,手法非常巧妙。
C.诗歌充满丰富的艺术想象,将“愁心和明月”都寄给友人,以表思念。
D.杨花、子规、明月等景物都寄托了作者情感,对友人的深情溢于言表。
5.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用“生”“入”三字将“日”与“春”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D.尾联呼应首联,写诗人希望从大雁那里得到友人的消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6.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7.《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致,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把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B.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推动了“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C.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D.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提升练
9.阅读诗歌《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题。
(1)请从意象角度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题目中“遥”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同桌默写时将“海日生残夜”的“生”字误写为“升”,请向他解释为什么这里用“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发挥想象,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
13.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豚栅鸡栖半掩扉”的画面,并说说这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写景之巧】:树林、山间是静谧的背景,而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又是动态的,诗人将动静之景结合,描绘出一幅极具田园牧歌氛围的秋景图。 【表意之妙】:举目四望,四下一派秋色,诗人未直接流露心意,而是借用采薇的典故,含蓄地表达出内心的彷徨之感和归隐山林之愿。 |
闲望①〔唐〕吴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年轻时曾远赴长安求仕,后因事贬官,流寓荆南。 【写景之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意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参考答案
1. 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并非都是虚写;
故选C。
- 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B.“水何澹澹”意思是: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是动态描写;“山岛竦峙”意思是: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所以该选项中“‘水何澹澹’是静态,‘山岛竦峙’是动态”表述不正确;
故选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