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宿迁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初中三年,我们以理想为经,行动为纬,共同编织了属于我们的一段时光,一段经历,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时光在继续,足迹在延伸。同学们,拿起笔,继续书写吧!
一(25分)
1.参加“亲近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请你准备发言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jīng( )和精华所在,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推陈出新?从春晚上广受欢迎的《八段锦》节目,到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体验、博物馆数字展览( ),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民间走上舞台,从线下走到线上 甲 融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载体中。用 乙 的方法,用 丙 的步骤,引导青少年在了解中亲近传统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传统文化, 丁 ,在弘扬中勇担复兴使命。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jīng________ 展览________
(2)在文段中甲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标点:________
(3)在文段中乙、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润物无声 循序渐进 B.耐人寻味 周而复始
C.诲人不倦 相得益彰 D.相辅相成 纷至沓来
(4)在文段中丁处横线上加一句话,使发言稿更连贯、流畅。
2.参加校园古诗文大会,请你接受挑战。
(1)【连连看】请从下面屏幕上出现的15个汉字中,选取10个字,组成《论语》中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接龙】用古诗词原句填空。
征蓬出汉塞,①________________。→天街小雨润如酥,②________________。→无可奈何花落去,③________________。
(请分别用王维《使至塞上》、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晏殊《浣溪沙》中的句子填空)
(3)【飞花令】用含“月”的古诗词名句填空。
(4)【诗题画】根据下图画面的意境,题上合适的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加“数字赋能学习生活”读书节,请你精心准备。
【媒体资源】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5G、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与发展,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水平快速提升。数字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深刻改变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生态。前不久,一份网络平台的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我与地坛》正成为最受欢迎的名著经典,在一次直播中,仅推荐28分钟,该书便卖出了25.2万本。网络打破了传播界限,让读书学习走进日常、变成习惯,人们利用空隙时间看电子书、听音频课,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我国当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7亿。
(摘编自桂从路《让网络多一些书香》等,新华社2024年5月20日)
【校园快讯】日前,八年级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设物理与地理学科兴趣课,引发了广泛热议。在《建造倍力桥》一课中,李老师将生成式智能纳入教学过程,利用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工具辅助教学。同学们通过与ChatGPT一对一问答,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解决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指导,亲手搭建倍力桥木制模型,实验参与度达到“1+1>2”的效果。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1)宣传组准备在校园悬挂一些对联营造氛围,请你根据以下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文化发展 下联:________________
上联:物理课地理课课课有趣 下联: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为读书节准备了精彩的节目,请你为以下两个节目撰写一段串词。
节目1:主题诵读《数字为学习赋能》节目2:小品《1+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节安排了“与语文老师面对面”访谈活动,请你围绕读书节主题,设计3个问题,向语文老师提问。
示例:怎样让电子阅读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语文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65分)
(一)古诗文阅读(24分)
参加校文学社组织的“兰”主题诗文共读活动。
【甲】
兰
(明)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①。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选自明·簟溪子《兰史》,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注】①雕伤:花木枯萎。雕,通“凋”,凋落,衰败。
【乙】
跋①盆兰
(明)李流芳
①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还。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二月二日,与子薪、韫父、尔凝、家伯季从子,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弦歌。值雨,子薪偕尔凝、君长宿余家。盆兰正开,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
②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攲;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②,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③,或往而如奔。或相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抑而如羞,或偃蹇④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笔写生,而亦复不果。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⑤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
(选自《檀园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删改)
【注】①跋: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②承:捧着。③就:前往。④偃蹇(jiǎn):高耸的样子。⑤剧:流畅,此处指畅快。
4.甲诗“长养非其方”中的“长”字,有同学认为应该读“cháng”,有同学认为应该读“zhǎng”。你赞同哪种读法?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超出三处不得分)。
夜则苦A不寐B独处C惘惘D非对友生E流连F酒肆G即无以H遣日
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好诗往往“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甲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梳理乙文中“兰”能让作者“从此病顿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感于“兰”的品质,你想制作一枚兰花书签,勉励自己做“兰”一样的人。请结合对诗文的感悟,撰写书签上的文字。(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组合文本阅读(11分)
暑期将至,学校开展“假期生活规划”主题活动。
【材料一】
活动宣传海报。(见下图)
【材料二】
①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教育的使命不能分割为德智体美劳五个向度的独立发展。从教育的内容看,“五育”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从教育的功能看,任何一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蕴含着多方面的育人资源。因此,“五育”不应是五个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并行,必须融为一体、有机贯通,实现由“五育”并举到“五育”融通的演进。
②育人先育心,“五育”对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各有侧重,但价值塑造的旨归异曲同工。我们要牢固树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把价值塑造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自觉地明大德、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
③在育人体系中,体育具有基础性、高阶性的特征,指向人的生命健康。但长期以来,教育“弱于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要着力加强新时代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围绕“教会、勤练、常赛”,通过特色体育活动和群众性竞技性体育赛事,引导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④“五育”融通的深入推进,还要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育人力量。只有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才能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选自高翅《“五育”融通育全人》,《光明日报》2023年5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三】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从而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体育锻炼还能够增强呼吸系统的动能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肌肉发达,而且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得到加强,从而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性,同时动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选自《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材料四】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劳动教育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一堂好的劳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练意志、锻炼自己。就拿烹饪来说,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年级学生有不同的实践任务,例如:1~2年级从择菜、洗菜学起,可以剥毛豆、做水果茶,7~9年级要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完成3~4道菜。循序渐进,做中学、学中做,方能取得实效。
(选自吴月《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人民日报》2024年4月21日,有删改)
11.以下对二、三、四则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育”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不应是五个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并行,必须融为一体、有机贯通。
B.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肌肉发达,还可以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C.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育人力量,可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因而智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要手段。
D.劳动课要注重实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喊”劳动,要切实保证学生有必要的劳动实践经历,避免走过场。
12.如图是小美同学的暑期一日生活规划,请你指出这份规划有哪些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即将毕业,大家都在积极讨论自己的生涯规划。小明同学却说,想那么多、那么远干什么?当务之急是考个好分数。请结合上述材料对他进行劝说、引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种下阳春
彭学明
①姐姐姐夫为兔年春天做准备时,还是虎年的寒冬腊月,距离温暖春天的到来还有一段光景。农人在春天里干活叫种阳春,为种阳春做准备叫备春。
②一大早,姐姐姐夫就开着农用三轮车上山了。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都擦着姐姐姐夫身边而来,又从姐姐姐夫身后倒去。寒气和雾气跟着,将姐姐姐夫包裹。山色和山影跟着,与姐姐姐夫同行。
③柴火灰是乡间最易得也最实惠的有机肥料。姐姐姐夫把灰一篮篮筛下,顺着筛眼飒飒漏下的柴火灰用于肥土肥泥,剩下的炭渣用来烤火取暖。姐姐把灰均匀铺撒在坡地上,姐夫则开动农耕机翻耕。农耕机来到姐姐姐夫家好几年了,不但熟悉了家里的一切,也熟悉了山坡上的一切。姐姐姐夫更是熟悉农耕机的脾气,把农耕机驯服得比耕牛还要听话、勤快、有力。偌大一块坡地,很快就犁完了。
④在姐姐姐夫眼里,柴火灰就是满地的乌金碎银!一整片泥土被农耕机像翻面团一样一溜溜翻开,被一锄锄翻晒,柴火灰也与泥土紧紧交融,成为喂肥庄稼的养料。
⑤翻耕完后,姐姐把翻耕的土地平整好,姐夫开着农用车一趟趟把备好的粪肥运到地里,一层层泼洒。这片跟了姐姐姐夫几十年的地,在他们年复一年的精心伺候下,一年比一年黑,一年比一年肥,黑得发亮,肥得流油。尽管虎年里半年都没下雨,那泥土还是带着湿气和地气,一捏,就能像海绵一样捏成一团、蓬松开去。
⑥姐姐姐夫都是在泥土里生、泥土里长的,伺候了泥土大半辈子,他们生命的颜色已是泥土的颜色,他们的情感和寄托与泥土紧紧相连。他们已是泥土的一部分。他们最懂土地对人间的意义,他们像疼爱子孙一样疼爱土地。
⑦哥哥嫂子一样不会让他们的农田吃亏、挨饿。哥哥虽然也七十来岁了,身体却比姐姐姐夫好,还挑得起一百多斤的担子,背得起一百多斤的东西。干涸了半年的农田,已经坼裂了,哥哥得抢在雨水来临前先翻耕一遍。
⑧哥哥上了年纪,耳朵已经不太好使了。嫂子骂他,他笑呵呵的,听不见;天上打雷,他懵懂懂的,听不见。但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他听得清清楚楚。一坝子干涸得没有一滴水的稻田,只剩下收割后的稻草桩子和茬子,排着整齐的队列,有如待阅的方阵。哥哥犁田用的旋耕机一进农田,那板结的泥土就一下子翻开松散、搅碎平整了,那满田的稻草桩子和茬子也都被打成细碎的粉末了。
⑨在后辈心里,干这些农活辛苦,他们心疼老人。可在哥哥姐姐这辈人眼里,这根本不苦,反倒乐在其中。姐姐说,有什么苦的呢?现在耕田有耕田机,犁地有犁地机,收割有收割机,打米有打米机,榨油有榨油机。哥哥说,现在不用交农业税,国家还给种粮补贴、植树补贴,到哪里找这样的好日子呢?
⑩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的人。
(选自《长在心中的大树》,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年2月第1版,有删改)
14.关于为兔年“备春”,姐姐姐夫先后做了哪些主要工作?请简要概括。
①________→②________→农耕机翻耕→③________→④________
15.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极具表现力,请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都擦着姐姐姐夫身边而来,又从姐姐姐夫身后倒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有人认为,文章第⑧段中哥哥被骂的情节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结尾说“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本书阅读(14分)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元素,也是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表达。请围绕相关名著中的“色彩”进行探究,完成各题。
18.根据提示,探究“色彩”在作品中的表达效果。
19.结合对作品的理解,在选段中五个括号内加上同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①祥子真明白了:刘四,杨太太,孙侦探——并不能因为他的咒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自己,专仗着自己,真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
……
②祥子一气跑到西直门外。
③一出了关厢,马上觉出空旷,树木削瘦地立在路旁,枝头连只鸟也没有。( )的树木,( )的土地,( )的房屋,都静静地立在( )的天下;从这一片( )望过去,看见那荒寒的西山。
——《骆驼祥子》第二十三章
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勇敢,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请你参照示例,从以下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她)的“勇敢”给了你怎样的精神引领。
【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不畏病痛,勇敢投身到革命战斗和祖国建设中,后来失明、瘫痪,还潜心创作。他引领我,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要排除万难,勇敢奋斗。
【备选人物】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王冕(《儒林外史》)简·爱(《简·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60分)
21.写作。
“假期生活规划”主题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深沉思考。人生要有“蓝图”,也要有奋斗。你曾经或正在为实现自己的“蓝图”做些什么呢?班主任建议,大家围绕下列话题写一篇文章,结成文集《青春记忆》,作为初中生活的永久纪念。
【话题一】参加体育、劳动、文艺、科技等活动
【话题二】为家庭、学校、社区或村组服务等经历
【话题三】与未来职业规划有关的尝试或畅想
请从上面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拟定标题,确定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
参考答案
1.(1)晶 lǎn; (2)逗号(或,); (3)A; (4)示例:在热爱中提升自身素养。
【详解】(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1)jīng——晶,结晶: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晶体。比喻珍贵的成果:
(2)展览:zhǎn lǎn,陈列出来供人观看。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根据“从线下走到线上 甲 融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载体中”语境可知,此处属于句中停顿,应使用逗号。
(3)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润物无声:指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
耐人寻味:其中的意味经得起人们反复地体会、琢磨。形容意味深长。诲人不倦: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