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市六合区中考一模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基础知识综合(21分)
学校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即将开始,请你参与活动宣传。
1.撰写海报导语,你用心揣摩。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友谊( ) ②名fù( )其实
(2)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画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
A.倍受 B.备受
2.设计宣传标语,你完成下联。
上联:学习增智慧 下联:运动______________
3.展示青春精神,你引用课本中古诗文。其中第(4)题要写出符合要求的连续两句,并标明出处。
4.观察吉祥物“奔奔”,你发挥联想和想象,补全小诗。
青春模样
目光灼灼心志坚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热的季节
火热的少年
梦想在前方
5.小联觉得初三复习时间紧、压力大,运动又累,不愿参与体育节活动。你结合相关学科知识或生活经验劝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白云亭①
【宋】陆游
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②。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皆茅茨了无片瓦。谒寇莱公③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飃④。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
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予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作于陆游赴任偏远小县夔州通判途中。②秭归:地名。③寇莱公:北宋政治家寇准,初入仕途曾任巴东县知县,后两度入相,终被排挤,贬至南荒之地,客死异乡。④飂飃(liáo lì):凄冷的样子。
巴东令廨①白云亭
【宋】陆游
寇公壮岁落巴蛮,得意孤亭缥缈间。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
遗民虽尽犹能说,老令初来亦爱闲。正使②官清贫至骨,未妨留客听潺潺。
【注释】①令廨:即县署,县令办公的地方。②正使:纵使,即使。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邑 中 才 百 余 户 皆 茅 茨 了 无 片 瓦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读诗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公壮岁落巴蛮”,直接导致陆游谒寇莱公祠堂发出了流落天涯之叹。
B.“常倚曲阑贪看水”,贪看的是栏外双瀑倾泻石涧,及慈溪奔流与江会。
C.“不安四壁怕遮山”,最担心的是环拥的群山像四周的墙壁遮住了风光。
D.“未妨留客听潺潺”,是指作者在巴东了无一事,很乐意留客共享美景。
9.运用《山水画的意境》中关于意境的论述,给下面语句写一段鉴赏文字。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山水画的意境》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
三、现代文阅读
温暖的棉被
肖曙光
①俗话说:年廿八,洗邋遢。这一天,家家户户开始洗洗刷刷,准备迎接新年。三春娘一大早就把被单、床单放在澡盆里,捋起袖子,不顾水的冰冷刺骨,开始洗起来。
②这些年,村里人早用上了洗衣机。儿子三春也想给她买台洗衣机,三春娘不同意,她坚持用手洗。她说:“我一个人没几件衣服,浪费那个钱干啥?再说,用手洗习惯了,用机器反而觉得洗不干净。”
③洗干净的被单、床单是给三春回家过年准备的。三春在城里工作,春节会回来住上两三天。为了让儿子回家盖上干净的棉被,在儿子回家前三天,三春娘就会把被单、床单都重新洗一遍,还要把棉絮也拿到太阳底下晒。
④太阳底下晒过的棉絮、被单、床单蓬松柔软,散发出一股阳光煦暖的味道。之后,三春娘便开始缝棉被。老式的棉被是由被单、被面再包上棉絮缝起来的。她戴上老花镜,中指套上顶针,弓着腰,捏着针,一针一线地开始缝。她的手已没有年轻时那样灵巧了。捏针的手微微颤抖,针都拿不稳;眼睛也花了,好几回针都扎在手上了,痛得她龇牙咧嘴;八斤重的棉絮厚实,针一下子难以穿过去,非要用顶针用力顶,才勉强让针穿过棉絮。三春从小体弱,冬天很怕冷,三春娘特意找棉花匠打了这床八斤重的棉絮。
⑤一床棉被老半天都没缝好。“唉,老了,不中用了!”三春娘心里着急,但还是一针一线地把棉被缝结实了。她郑重其事地铺好床,捶了捶酸痛的腰,轻轻叹了一口气。到底岁月不饶人啊,要在过去,这哪算一回事,那时候,三春的棉鞋棉衣棉裤都是她亲手做的。有一年三春晚上读书时,不小心让炭火把棉裤烧了一个大洞,三春娘连夜给他赶制了一条新棉裤,第二天,还精神抖擞去上工,一点也不觉得累,哪像现在……但摸了摸厚重的棉被,她还是很满意。儿子盖这样的棉被,一定温暖舒适吧。儿子总说不用那么麻烦,将就用几晚就行了,但三春娘可不依——盖过的棉被不洗、不晒,再用就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三春知道劝不住,也只好随她。
⑥前年,三春娘患上帕金森病,手常常不由自主地抖动,走路也迟缓起来。洗被单、床单,还有缝棉被,对她来说都是难事。三春劝她买床太空被,就不用这样浆洗缝制,但三春娘不答应。她总觉得,浆洗缝制棉被是欢迎儿子回家的一种仪式,没有这种仪式,就觉得不踏实,就像过年不放鞭炮没有年味一样,心里空落落的。
⑦年三十终于到了。三春娘听见屋外一声汽笛声响,立刻蹒跚着走出屋来——三春回来了。
⑧三春从车上搬下来很多东西,有糖,有牛奶,还有各种滋补品。三春娘看着心里高兴,嘴上却说:“买啥东西啊,你能回来我就很欢喜。”
⑨三春又从后备箱搬出一个大纸箱,三春娘撇了撇嘴说:“够了,够了,我吃不了那么多。”
⑩三春打开纸箱,说:“我特意带了床干净棉被回来。”
⑪三春娘不解:“家里有棉被啊,我昨天都洗晒过了,还有阳光的味道呢。”
⑫三春有些得意地笑道:“以后我都自己带棉被回来,过完年再带回去,有车方便着呢。这样您就不用那么费力气了。”
⑬说着,三春便搬了棉被进屋,却没看到刚才还一脸喜色的母亲,此刻却一脸落寞地站在门外的阳光下。
(摘自《羊城晚报》2023年12月6日)
10.文中三春与三春娘在一些事情上存在着分歧,请你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分析下面语句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她郑重其事地铺好床,捶了捶酸痛的腰,轻轻叹了一口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是否认可三春带回太空被这一行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发挥想象,续写三春娘进屋后的情景(80字以内)。
过了一会,三春娘跟着进了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阳刚美与阴柔美是古诗词审美观范畴里最主要的表现形态。朱东润先生曾把“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概括成阳刚之美,把“纤秾”“典雅”“绮丽”“飘逸”等概括成阴柔之美。清代姚鼐曾用十六个比喻对古诗文的阳刚美和阴柔美的审美特征,做了具体描述: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选自《阴柔美与阳刚美》,有删改)
【材料二】
一般来说,“阳刚”指男人的气质,“阴柔”指女人的气质。可是,在现实中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对立统一的。西楚霸王项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阳刚气质的人,然而到被汉军围于垓下,与虞姬诀别之时,泪如雨下,露出儿女情长的阴柔气质。千年之后,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感叹国破家亡,怀念西楚霸王,写出了金刚怒目式的诗句,其阳刚之气令须眉折服。
(选自《“阳刚”与“阴柔”的辩证法》,有删改)
【材料三】
最美的境界当然是阳刚和阴柔的统一,崇高和优美的交融。
生活中阳刚和阴柔的统一是最亮丽的风景线,艺术中阳刚和阴柔的统一更能焕发出一种跌宕起伏,回环流转的艺术魅力。
(摘自赵士林《美学十讲》人民出版社2013年)
【材料四】
14.班级文学社用以上材料出了一期黑板报,请你确定一个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依据材料一,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②《蒹葭》(《诗经》)
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④《满江红》(秋瑾)
⑤《商山早行》(温庭筠)
⑥《无题》(李商隐)
A.①②④都表现了阳刚之美
B.③⑤⑥都表现了阴柔之美
C.①④⑤都表现了阳刚之美
D.②⑤⑥都表现了阴柔之美
16.从教材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人物,为材料二再补充一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材料四是当今一道亮丽的风景。结合材料三,说说你对这道风景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18.班级开展名著阅读分享会。下图可作为初中语文教材所推荐的哪一本名著的背景图片?请给出你的理由。
【示例】
小联:可作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分享时的背景图片。理由:图片中一串脚印由小到大走向红心,正如保尔·柯察金经历敌人监狱的折磨、战争的洗礼、修建铁路的艰难、病魔的肆虐,最终由一个敢于反抗的普通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革命战士。
你:可作为《_______》阅读分享时的背景图片。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19.根据下面的火灾逃生海报,向同学们说明如何正确逃生。
【要求】(1)表达准确、连贯、有条理。(2)字数在100-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20.根据下面的情境,完成“表达与交流”任务。
校园门口,几位同学叽叽喳喳:
“今天老师奖励我一根棒棒糖,因为我上课回答了4个问题!”
“有啥了不起,明天我也得一根!”
“别的老师还发奶茶呢,我们只有棒棒糖,小气鬼!”
“天天发奶茶,老师哪有那么多钱?”
“我爸爸说不应该发奖品,他不赞成老师的做法。”
……
这个场景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以“奖品”为题,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们分享。可以讲述经历、分享体会,也可以发表看法、发出倡议。
要求:
(1)如叙述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要关注细节,突出重点,感受真实;如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聚焦话题,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有一定说服力。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3)字数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1. yì 副
示例①:我选“备受”。理由:备,表示完全;备受,是受尽的意思。用“备受”,基于范围的角度,强调体育节受瞩目的普遍性。
示例②:我选“倍受”。倍,表示加倍;倍受,是更加受到、格外受到之意。用“倍受”,基于程度的角度,强调体育节受瞩目的程度深。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友谊(yì):朋友间的情谊。名副其实(fù):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备受”中的“备”表示全面、完全,所以“备受”可以理解为“受尽”或“完全受到”。“倍受”中的“倍”表示加倍或更加,因此“倍受”意味着“更加受到”或“格外受到”。如果选用“备受”,文本表达为:“积极投入到备受关注的‘体育节’活动中吧。”这里的“备受”强调了体育节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体现了活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如果选用“倍受”,文本表达为:“积极投入到倍受关注的‘体育节’活动中吧。” 使用“倍受”则强调了体育节活动受到的关注程度非常高,是格外受到瞩目的。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