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08 古诗词默写与鉴赏
题型:古诗词默写
考向一:记忆型默写
1.(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默写。
(1)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诗文名句填空。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3)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李商隐《__________》)
4.(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____________?把酒问青天。
(2)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5.(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根据课文默写。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古诗文默写。
(1)夜来风雨声,____________。(孟浩然《春晓》)
(2)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考向二:理解型默写
1.(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杜甫《望岳》中表达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鸿雁传书的想象,表达了诗人王湾对亲人的思念。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是说朋友之间如果心意相通、相互理解,那么即使天各一方也像近在咫尺。
3.(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借花抒怀,志趣各异。《饮酒》(其五)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乐得其所的闲适心境;《爱莲说》中,周敦颐用“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不同流合污、不自我炫耀的心性。
4.(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
(1)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吴向朋友介绍无锡黄埠墩时说道:据说文天祥曾被关押于此,他在这里思考生死与忠义,日后在《过零丁洋》中写下了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虽家境贫寒,但对富家子弟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三:情境型默写
1.(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用课文原句填空。
漫步诗文中,且行且思,丰盈生命。我读“日月之行,(1)_________”(曹操《观沧海》),诵“不畏浮云遮望眼,(2)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咏“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3)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心潮为之澎湃。“仍怜故乡水,(4)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让我们感受真情;“三人行,(5)_________”(《<论语>十二章》),让我们学到谦逊的品质;“(6)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让我们懂得人生哲理。
2.(2023·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填写名句,感受作者笔端流露的各种热爱之情。
热爱是对自然风光的流连,是陶弘景眼前“两岸石壁,(1)__________”的多彩,是常建笔下“(2)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的禅意;热爱是对亲人挚友的牵挂,是苏轼“(3)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王勃“海内存知己,(4)__________”的劝勉;热爱是对知识智慧的吸纳,是孔子“(5)__________,不亦说乎”的教诲,是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6)_______________”的顿悟;热爱是对家国天下的担当,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慷慨激昂,是“(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怀。
考向四:开发型默写
1.(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写出古诗词中登山(临水)、满怀豪情的句子(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参观革命纪念馆时,你被革命先辈们的事迹深深打动,准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连续的古诗词来表现他们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题型:古诗词鉴赏
考向一:理解诗歌内容
一、(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泫然有感
陆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②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事无成老已成”中“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
B.“不堪岁月又峥嵘”的“不堪”指不能承受,“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
C.“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
D.颈联意思是说要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的,这是年纪老大而壮心不已的诗人真诚的期盼。
二、(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王安石的《金陵即事①》,完成各题。
水际柴扉②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③是梅。
【注】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做诗文或绘画)。②扉:一作“门”。③并:都。
下列王安石的诗句中,与本诗感情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三、(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寒
陆游
斗帐重茵①香雾重,膏粱②那可共功名!
三更骑报河冰合,铁马何人从我行?
【注】①重茵:多层褥垫。②膏梁:享受奢侈的公子哥儿。
1.诗中哪些词语照应了标题“夜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马何人从我行”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诗歌阅读。
【甲】
送苏尚书赴益州
【唐】郑惟忠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
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
【乙】
送别
【唐】陈子良
落叶聚还散,征禽①去不归。
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
注:均选自《全唐诗》。①【征禽】远徒的大雁。
(1)【乙】诗为什么写“落叶”和“征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从这两首诗中选两句,送给即将外出上学的好友,你选哪两句?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润州①江口
刘言史
秋江欲起白头波,贾②客瞻风无渡河。
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注释】①润州:今江苏镇江。②贾(gǔ):商人。
1.简述作者夜泊润州江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诗句概括润州城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二:品味炼字
一、(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泥山①
张謇
幽壑穷余赏,林阴趁夕曛。寺从山侧见,水向路边分。
轩②槛诗龛敞,蔬苔庙祝③耘。便期肩一䦆④,种药与锄云。
【注释】①黄泥山:位于南通市南郊,南通狼山风景区五山之一。②轩:即新绿轩,当地人大多在此读书。③庙祝:寺庙里主持祭礼的人。④䦆(jué):一种农具。
颔联“寺从山侧见”中的“见”,小南同学读作“jiàn”,小通同学读作“xiàn”,你认为哪种读音更贴合诗意?请将你的理解与同学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2·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三:赏析名句
一、(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泫然有感
陆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②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
仔细阅读尾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诗人说自己“行年七十初心在”,这可从他《示儿》中的哪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
【丙】咏睢宁
(明)杨于臣
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
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
请对【丙】文“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四:鉴赏形象特点
一、(2022·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己亥杂诗(其二十八)
【清】龚自珍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依据一、二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龚自珍的这位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王安石的《金陵即事①》,完成各题。
水际柴扉②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③是梅。
【注】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做诗文或绘画)。②扉:一作“门”。③并:都。
本诗通篇写景,似乎不见人,却又处处见人。结合诗句,说说你见到了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五:描摹意境画面
(2022·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六:赏析表达技巧
(2022·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七:分析主旨情感
一、(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泥山①
张謇
幽壑穷余赏,林阴趁夕曛。寺从山侧见,水向路边分。
轩②槛诗龛敞,蔬苔庙祝③耘。便期肩一䦆④,种药与锄云。
【注释】①黄泥山:位于南通市南郊,南通狼山风景区五山之一。②轩:即新绿轩,当地人大多在此读书。③庙祝:寺庙里主持祭礼的人。④䦆(jué):一种农具。
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①。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②。
【注】①腐儒:迂腐不明事理的读书人。②“古来”二句意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它的智。
杜甫为什么自称“腐儒”,又言“心犹壮”?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润州①江口
刘言史
秋江欲起白头波,贾②客瞻风无渡河。
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注释】①润州:今江苏镇江。②贾(gǔ):商人。
下列诗句均写到夜船行止,表达的情感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题型:古诗词默写
1.(江苏镇江·校联考模拟预测)默写。
(1)古诗、词常用来表达人物精神追求。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想要建功立业,留下不朽美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古诗,是一次精神之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中感受到放旷、豁达、自信的豪壮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读苏轼《水调歌头》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对亲人美好而真诚的祝愿。
2.(江苏镇江·统考模拟预测)根据上下句或提示默写古诗。
①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②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③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之境壮阔雄浑,奇美壮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苏南京·统考模拟预测)同学们虽身处教室,但依然可以从古诗文中感受到“山川之美”。请按要求默写。
“山川之美,①_________。”自然山水,或明媚,如秦观在《行香子》中,描绘出“②________,③_______,蝶儿忙”的醉人田园春景;或恬静,如陶渊明在南山享受到了“④__
_________,⑤___________”的惬意,我们深入其中,方感造化之妙,让人流连忘返,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也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最爱湖东行不足,⑥_______________。”而有的又能引发我们无限的情思,如崔颢登上黄鹤楼,引发了他“⑦_______________?⑧__
_____________”的悠悠思乡之情。
4.(江苏宿迁·统考模拟预测)古诗名句默写,其中第(6)句要写出作者。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4)微君之躬,____________?(式微《诗经》)
(5)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诗经》)
(6)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流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苏无锡·统考模拟预测)古诗默写。
①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②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④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⑤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烈士暮年,________。(曹操《龟虽寿》)
⑦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江苏无锡·校联考模拟预测)默写古诗。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6)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7)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8)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9)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7.(江苏苏州·校联考模拟预测)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______________》)
②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③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⑤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⑥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⑧“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这是河南巩义杜甫故居的一幅对联,说的是杜甫一生虽颠沛流离,却始终不改忧国忧民的本色。请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出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江苏镇江·校联考模拟预测)将下列古诗默写完整。
(1)中国传统诗词大多情景交融,刘禹锡在《秋词》中,描绘了明丽秋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于秋夜想象团聚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以眼前实景暗指当时政治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传统诗文讲究文以载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强调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江苏淮安·校联考模拟预测)古诗默写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我们感动于那些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王维独坐竹林,与天地精神往来,“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暖风乍起,群芳争艳,韩愈笔下的杨花榆荚也在尽情飞舞,“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岑参远赴边塞,无尽思念尽在一声“传语”,“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贺知章沉醉在初春美景中,赞叹风中嫩柳,“_______________,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夜洛城闻笛,勾起了李白无尽的乡思,“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塞军营苦寒,烘托木兰的英勇无畏“___________,____
_______”。这些诗句早已根植于我们的内心,这些诗意也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10.(江苏徐州·校联考模拟预测)古诗默写。
王维的诗歌画面感极强,在竹里馆,他吟唱道:“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春夜,悠扬的笛声牵动了李白的诗情,“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暮春时节,韩愈的一首《晚春》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出了他对春天的留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在远赴边塞的途中,路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不可遏止,“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木兰诗》简略地写出了战争的场面:“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江苏盐城·校联考模拟预测)古诗默写。
古代诗歌大多有含蓄隽永之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借“明月”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牵挂;刘禹锡《秋词(其一)》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鹤”抒写他的乐观豪迈;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风雨”表达他的拳拳报国之心;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日月星辰”抒发他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题型:古诗词鉴赏
一、(江苏徐州·校联考模拟预测)古诗阅读。
鄱阳湖①
吴国伦②
欲向匡庐③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千山日射鱼龙窟④,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涌帆樯天际乱,星蟠吴楚镜中分。东南岁暮仍鼙鼓⑤,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①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②吴国伦:明代文学家。③匡庐:即庐山。④鱼龙窟:指鄱阳湖。⑤鼙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涌帆樯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诗歌阅读。
长相思①·雨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1.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江苏扬州·校联考模拟预测)诗歌阅读。
时人见寒山
【唐】寒山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诗意】世俗中的人看我寒山,都说我疯疯癫癫。不但貌不惊人,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我说的别人不理会,别人说的我不搭言。只是告诉后来的人,欢迎来寒山隐居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意思是,时人看见诗人,都认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B.三、四句写诗人外部形象:不但貌不惊人,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
C.后四句说诗人虽然与时人有严重隔膜,但还是欢迎时人来“寒山”。
D.这首诗特色鲜明,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富有哲理。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江苏常州·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对这首诗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地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C.尾联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躯的豪情。
D.尾联中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五、(江苏常州·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黄鹤楼》,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______。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江苏南京·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七、(江苏宿迁·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