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中考地理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中考地理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14 非洲与撒哈拉以南非洲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
下图为非洲气候分布图,每年6~10月为北半球热带草原湿季。据此完成1-3小题。
1.下列地点距离乞力马扎罗山最近的是( )
A.(3°N,37°W) B.(3°N,37°E)
C.(3°S,37°W) D.(3°S,37°E)
2.某探险队从刚果河上游漂流至河口,沿途历经( )
A.荒漠、森林、草原 B.草原、森林、荒漠
C.荒漠、草原、森林 D.草原、森林、草原
3.非洲草原上的动物每年大规模迁徙到北半球的时间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下图为非洲大陆年降水量和某动物分布图。完成4-5小题。
4.关于非洲大陆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年降水量低于250mm
B.整个大陆地区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向西递减
C.赤道穿过的地区年降水量都超过1500mm
D.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降水量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5.根据图中某动物分布地区可知,该动物主要适宜生活在( )
A.高温多雨的雨林地区 B.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
C.干湿分明的草原地区 D.温暖湿润的沿海地区
在“走进非洲”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中,某同学抽取到如图题卡,请你作为场外援助,与他一起完成6-8小题。
6.图中甲、乙处分别填入的序号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当地居民滥伐森林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城市用地 B.获取林草资源 C.扩大耕地面积 D.完善基础设施
8.造成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
A.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灾害频发 C.人口增长过快 D.滥伐森林
猴面包树是非洲的一种热带落叶乔木,干季时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树叶脱落;湿季时利用粗大的身躯吸收并贮存水分,发芽开花。结合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猴面包树景观图,完成9-10小题。
9.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该树最有可能(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0.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推断该地典型的传统民居可能是( )
A. B. C. D.
猴面包树喜热耐旱,干季完全落叶,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猴面包树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较广,果实可食用,常在粮食供应不足时为当地饥民提供食物,被称为“生命之树”。图1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某摄影师在坦桑尼亚拍摄到的猴面包树照片,读图完成11-13小题。
11.摄影师拍到图2照片的月份最可能是( )
A.5月 B.7月 C.9月 D.12月
12.摄影师在坦桑尼亚不可能拍摄到的是( )
A.终年积雪覆盖的山峰 B.当地黑皮肤居民击鼓歌唱
C.鸸鹋在猴面包树下漫步 D.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种植园
1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常因粮食供应不足而忍受饥饿。该区域粮食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农业生产落后 ③旱灾频发 ④能源短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读图,完成14-16小题。
14.“饥饿热点”分布最广的大洲,与下列情景最吻合的是( )
A.机械收割 B.航天中心
C.茅草屋 D.工业港口
15.对粮食输出地、输入地的描述,正确是( )
A.①国家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B.②国家被称为“咖啡王国”
C.③国家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D.④区域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16.图中粮食运输路线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下图为南非位置示意图和开普敦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据此完成17-18小题。
17.南非( )
A.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C.大部分地区位于南温带 D.跨东西两半球
18.开普敦的气候特点是( )
A.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凉爽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温和,各月降水均匀 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非合作为促进非洲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电建已在阿尔及利亚承建了18个光伏(利用太阳能)电站。读图,完成19-20小题。
19.阿尔及利亚建设光伏电站的优势条件是( )
A.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光照充足 B.位于高纬度地区,极昼时间长
C.地中海气候面积广,冬季光照足 D.热带草原气候区,热量充足
20.光伏电站的建设对阿尔及利亚的有利影响有( )
①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②改善大气环境 ③调整能源结构 ④提供就业机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茫茫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分隔,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1-22小题。
21.撒哈拉沙漠南北两侧的人种分别为( )
A.黑种人白种人 B.黄种人黑种人 C.白种人黑种人 D.黄种人白种人
22.我们发现埃及的传统民居大多窗户较小、墙体较厚,主要原因是( )
A.体现撒哈拉文化B.防寒保暖 C.防热防风沙 D.防雨水渗入
2021年10月2日,以“新起点、新机遇、新作为”为主题的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盛大开幕。据此完成23-24小题。
23.参展的非洲企业主要来自撤哈拉以南非洲,其主要人种是( )
A.黄种人 B.黑种人 C.白种人 D.混血种人
24.下列关于撤哈拉以南非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传统民居是冰屋 D.矿产资源丰富
2021年10月,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有500多家非洲经济实体参展。中非根据非洲国家生产和消费的变化,增强对非洲制造业(例如把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工业产品)的投资。据此完成25-26小题。
25.下列参展商品中,最有可能来自非洲的是( )
A.巧克力的原料可可 B.智能手机
C.新能源汽车 D.采矿机械
26.随着制造业的发展,非洲国家的变化是( )
A.工业生产能力下降 B.工业产品结构更单一
C.国际贸易地位提升 D.经济收入下降
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众多,90%以上的人具有肤色黝黑,嘴唇较厚等体质特征;刚果盆地有面积较大的热带雨林,它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完成27-28小题。
27.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 )
A.混血种人 B.黄种人 C.白种人 D.黑种人
28.下列属于热带雨林环境效益的是( )
①调节气候 ②提供新鲜空气 ③涵养水源 ④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被称为“钻石之国”,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钻石采集的高峰。读图,完成29-30小题。
29.当地人采集钻石的最佳时期是( )
A.1~3月 B.4~5月 C.6~9月 D.11~12月
30.下列关于塞拉利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南部濒临印度洋 B.经济落后,粮食短缺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D.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赞比西河是世界水能最丰富的河流之一。图为非洲局部图。读图,完成31-33小题。
31.赞比西河( )
A.自东向西流 B.流经热带草原 C.注入大西洋 D.属于内流河
32.赞比西河的水文特征是( )
A.结冰期长 B.流量季节变化小 C.冬季断流 D.水量大、流速快
33.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会导致图示地区( )
A.土地荒漠化加剧 B.台风侵扰增加
C.低温冻害频发 D.雨林破坏严重
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中国帮助肯尼亚修建的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和内马铁路(内罗毕一马拉巴)正式通车,使东非地区货运成本大幅下降,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方便了农产品的出口。下图示意蒙内和内马铁路线分布。据此完成34-36小题。
34.蒙内和内马铁路沿线地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热带季雨林
35.影响该地区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沿岸洋流 D.人类活动
36.东非地区通过该铁路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 )
A.水稻 B.天然橡胶 C.椰枣 D.咖啡豆
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加纳某年进出口商品示意图,读图完成37-38小题。
37.加纳出口商品中占比最大的是( )
A.矿物 B.可可 C.木材 D.其它
38.加纳主要进口产品属于( )
A.初级农矿产品 B.热带经济作物 C.工业制成品 D.木材与矿物
读图,完成39-40小题。
39.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高、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热——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黑——黑土地分布广泛
C.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D.富——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
40.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国家比较贫穷的原因有( )
A.野生动物争夺人类生存空间 B.长期的殖民统治
C.气候湿热,不利于发展经济 D.过分依赖出口工业制成品
非洲最大的森林国家公园——萨隆加国家公园中的一些物种已濒临灭绝,为防止偷猎,多国志愿者在此进行日常巡护。下图为萨隆加国家公园巡护管理示意图。读图,完成41-43小题。
41.图示区域( )
A.公园北部和南部连成一片 B.巡护管理站均在公园外围
C.相邻巡护考察点间距相等 D.巡护路线均在河流的沿岸
42.志愿者在巡护过程中( )
A.可能看见大片针叶林 B.需要忍耐高温和干旱
C.可能会受到蚊叮蛇咬 D.所携新鲜食物易保存
43.建立该森林国家公园的首要目的是( )
A.减缓温室效应 B.美化城市环境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开发旅游资源
二、解答题
44.【可可王国】2023年是中国与西非国家科特迪瓦建交40周年,中科双边贸易额近年来稳步增长。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自然环境
(1)从半球、纬度、海陆三方面,描述科特迪瓦的地理位置。
(2)推测科特迪瓦的地势特征,并说明理由。
探究二经济发展
可可是制作巧克力、冰淇淋、糖果等食品的重要原料,科特迪瓦可可种植历史悠久,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5%,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被称为“可可王国”。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振兴可可、咖啡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3)请为科特迪瓦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4)有人建议该国进一步扩大可可的种植面积,请发表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鲜花传递着人们最美好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大多数鲜花生长最适宜的气温是10~30℃,且需要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肯尼亚、厄瓜多尔等国有“天赐的鲜花种植宝地”之称,所产鲜花主要销往发达国家。图左示意世界花卉主产国(部分)分布,图右甲、乙分别为肯尼亚、荷兰鲜花主产区多年平均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图中世界花卉主产国的分布特征。
(2)描述肯尼亚鲜花主产区的气候特征,指出与荷兰相比其种植鲜花的气候优势。
(3)若只考虑空间距离,推测厄瓜多尔的鲜花优先出口的发达国家。
(4)为保证长途运输的鲜花到达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可采取哪些措施?请列举。
4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玫瑰喜阳光充足,耐寒、耐旱。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是世界主要鲜花出口国之一,盛产玫瑰,所产玫瑰主要出口到欧洲。荷兰位于欧洲西部,51°N~54°N之间,夏季平均气温约16℃,冬季平均气温约3℃,地势低平,经济发达,鲜花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先进,是世界主要的鲜花生产国。图为肯尼亚示意图和内罗毕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
(1)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肯尼亚属于发展中国家,荷兰属于_____国家:从人种来看,肯尼亚以以_____种人为主,荷兰以白种人为主。
(2)与荷兰相比,肯尼亚种植玫瑰花的优势条件有:纬度较低,_____条件好;海拔较 _____,光照充足;劳动力_____,土地租金较低,生产成本低。
(3)肯尼亚的鲜花采摘后需要快速运送到欧洲消费市场,其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是_____。
(4)6-9月欧洲的鲜花进口量大幅下降,推测其主要原因是_____。
(5)肯尼亚发展花卉业对该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_____。(列举2条)
47.非洲拥有全球60%的太阳能资源,却只拥有世界1%的光伏发电装置,乡村大量民众仍使用木炭、薪柴等作为生活能源。中国在基建、能源等诸多领域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读非洲太阳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主要流经太阳能资源一般丰富区的河流名称是_____河,该河流最终注入_____洋。
(2)图中①②两地代表亚非两洲分界线的是_____(填序号),该处连通红海与_____海。
(3)请你就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统民居提出一个地理问题_____,并作答_____。
(4)有人建议在非洲推广光伏发电的建设与使用,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4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图左为三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右示意非洲气候分布。
(1)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属于五带中的_____带,气温具有_____的特点。
(2)非洲大陆沿东经20°经线从赤道向北,穿过的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气候、_____气候、_____气候和_____气候。
(3)甲、丙两地对应图甲中气候的序号是甲一_____,丙一_____。
(4)丁地为乞力马扎罗山,地处南北半球中的_____半球。其有“赤道雪峰”之称,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
(5)比较尼罗河和刚果河两条河流的流量大小,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
49.图中非洲所属半岛的区域被称为非洲之角,非洲之角国家积极参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读图,回答问题。
(1)非洲之角被誉为全球战略要地之一,试描述其海陆位置,并简要分析该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图中甲河流受_____影响,流向大致为_____,该河流干流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_____。
(3)非洲之角国家土地荒漠化较严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口、粮食与_____问题。
(4)近年来,中国为非洲之角国家建造了桥梁、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促进了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该产业被形象地比喻为“_____”。
50.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中国在基建、能源、农业及制造业等诸多领域与非洲国家开展广泛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摆脱贫困,走向繁荣。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加纳进出口产品比例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问题是非洲贫困的根源之一,这里突出的人口问题是_____。
(2)非洲北部地区居民大多数为阿拉伯人,通用语言是_____语。这里的资源种类表现为“一多一少”,“多”指的是_____资源,“少”指的是_____资源。
(3)读图1,概括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_____。非洲分布着广袤的热带草原,如果湿季降水偏少,这里就会发生_____(填气象灾害名称)。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甲地气候的是( )。
(4)撒哈拉以南非洲以_____种人为主,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建造的传统民居如下面四幅图中的( )。
(5)读图2,在加纳的出口产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_____;在进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包括交通设备与机械、杂货物品及化学物品)所占的比例是_____,加纳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些年加纳水土流失严重,利用图中信息分析原因:_____。
(6)非洲旅游资源丰富,在这里欣赏不到的景观是( )。
A.茂密的雨林 B.无垠的草原
C.浩瀚的沙漠 D.峡湾风光
(7)东非大裂谷被称为“地球表面最大的疤痕”,预测未来这里会形成新的海洋,由此推断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的_____(填“张裂”或“挤压”)地带。
(8)非洲国家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中国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粮食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中国与非洲各国的互助合作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_____ ”。
(9)非洲各国努力摆脱过于依赖初级农矿产品出口的情况,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读图1,南非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5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和巴西在人文、自然环境和资源方面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在经济发展中可以相互借鉴。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进出口产品示意
材料二:巴西经济发展历程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巴西共同濒临的大洋是_____,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巴西地形都以高原为主,而巴西北部是世界面积最大的_____平原。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_____人的故乡,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混血种人数量多。
(4)通过材料看出两地经济发展都经历了出口_____产品阶段。如今,巴西已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提升很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向巴西借鉴的经验有_____。(答一条即可)
52.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已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不断留下中国奇迹。图1为亚洲与欧洲局部略图;图2为世界局部略图;图3为非洲局部地形图;图4为非洲局部气候分布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陆海相通“桥”牵中亚
中国—中亚合作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机遇,哈萨克斯坦国际问题专家说:“哈萨克斯坦获得了直抵太平洋的出海口,这意味着拥有了全新的经济潜能。”
与海陆兼备的中国不同,中亚各国属于_____国,缺乏出海口是其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中亚合作后,哈萨克斯坦获得了陆海相通的出海口城市是_____。
“桥”牵中亚的“桥”在中国境内的铁路线是_____。
由图可知中亚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_____。
美丽工程“染”绿非洲
2023年4月22日,中国援埃塞俄比亚河岸绿色发展项目(二期河道整治标段)开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该项目是一个集道路、污水处理、园林景观、人工湖于一体的绿色“美丽工程”。工程的实施使缺水的埃塞俄比亚获得了更多的清洁用水,在长达8个月的旱季给野生动物带来休憩之所。该项目已成为埃塞俄比亚“旅游业复苏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埃塞俄比亚举办开工仪式的城市是_____ 。
中国的大型施工装备运往埃塞俄比亚所需的运输方式是_____。
埃塞俄比亚位于热带,但是项目施工人员的衣着较厚,原因是_____。
“绿色发展项目”给埃塞俄比亚带来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D 2.D 3.C
【解析】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下列地点距离乞力马扎罗山最近的是(3°S,37°E),D正确,ABC错误。故选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