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教材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教材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提纲】
1.世界古代史:早期人类出现—公元15世纪末;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2.世界近代史:16世纪初—19世纪末
3.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世界古代史(早期人类出现—公元15世纪)
总体发展特征: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转型(日本大化改新、西欧封君封臣制改革)
两大古代文明类型:东方大河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国)、西方海洋文明(古希腊、古罗马)
两种文明交流方式: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和平交往(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五大地跨欧、亚、非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2)通过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以及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时空线索】
【阶段特征】
1、阶段特征: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1)政治: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先后步入文明时代,进入奴隶社会。
(2)经济:典型的大河文明,依靠河流灌溉,农耕经济发达。
(3)文化: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与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佛教。
2.中外联系: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在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佛教艺术对中国古代雕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云冈石窟等都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3、关键词:
一大宗教 | 佛教。 |
三大古国 |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
五大成果 | 金字塔、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 |
【单元整合】
【各课知识】
第1课 古代埃及
一.地理位置与文明渊源
① 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南北。
② 文明渊源:尼罗河两岸是肥沃的黑色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二.古代埃及国家的兴亡:
1、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小国; 公元前3100年初步实现统一;
2、法老_图特摩斯三世_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地跨亚非两大洲。
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此后相继被他国占领,文明中断。
三、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金字塔(用途: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其权利的象征。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象征,反映古埃及经济发展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结晶);
太阳历;象形文字;数学;医学;狮身人面像;木乃伊。
法老的统治:(奴隶制君主专制)
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易错提醒】
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发明的,不是中国人。
汉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以笔画的纵横交错形成一定的形态结构,并具有象征功能。但切记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小国。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文明:文字——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阴历;计数法60进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_汉谟拉比_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3)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易错提醒】
种姓制度和分封制不同。
(1)西周的分封制是建土封国,各诸侯国享有独立外交权、军事行动权以及造币权等,封君与封臣间无绝对的血缘关系。
(2)印度种姓制度规定了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其特点是等级世袭、贵贱分明、内部通婚。
第3课 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主要内容
种 姓 制 度 |
等级名称 | 从事职业 |
婆罗门 | 掌管祭祀(从事宗教事务) | |
刹帝利 |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国王、武士、官吏) | |
吠舍 |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 |
首陀罗 | 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 |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 ||
特点:各等级界限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的人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是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 |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原因:种姓制度引起了社会矛盾。
2.创立: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3.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4.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史料实证】
四大文明古国概要
名称 | 时间 | 大河流域 | 典型成就 |
古代埃及 | 约公元前3100年 | 尼罗河 | 金字塔、象形文字 |
古代两河流域 | 约公元前3500年 |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
古代印度 | 约公元前2300年 | 印度河、恒河 | 种姓制度、佛教 |
中国 | 约公元前2070年 | 黄河、长江 | 青铜器、甲骨文 |
【时空观念】
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同点(地图解读):
(1)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大河流域,所以也可以叫大河文明、东方文明。
(2)经济上都以农业为主,所以也可以叫农业文明。
(3)政治上都产生了庞大的奴隶制国家。
【历史解释】
1、如何理解“尼罗河是古埃及的馈赠”?
(1)尼罗河便于航行,成为加强埃及南北方交流的纽带,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2)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埃及的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3)古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发现规律,发展了天文学,制定了第一部太阳历。
(4)尼罗河洪水退却后,对土地面积的重新测量使埃及人在几何学方面有突出。
2、什么是大河文明?
(1)大河文明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区域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故农业往往很发达。大河文明以农耕经济为基本形态,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农耕经济是一种和平自守的经济,由此派生出的民族心理也是防守型的。作为典型的大河文明,中华民族较少有拓边侵略的行径。古代北非和亚洲的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代居民很早便在这些地区生产劳动,生息繁衍,所以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2)古代大河流域以农业文明为特征,农业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也是这些地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这些亚非文明古国,就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并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特征。
【唯物史观】
1、如何评价金字塔的修建?
(1)积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2)消极: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压迫和剥削。很多人为此失去了生命。
2、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它体现了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统治,维护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地位;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
(3)它全面维护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它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
【家国情怀】
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能够延续下来?
(1)地理因素:封闭性和区域性。东临大海,西北是沙漠,西南是高山,南方是原始森林。
(2)政治因素: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相对稳定。
(3)文化因素:我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强,多次入侵的外来文化都被传统文化吸收,相对强势。
(4)人口因素:人口占据优势,汉民族一直在数量上远超入侵民族。
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存在五千多年并没有间断,说明中华民族的强大,由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