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检测卷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分值5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从广袤的东北到西南,从西北荒漠到东南海滨,一抹抹绿色在中国大地上延伸,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绿色奇迹。近20年来,我国新增森林覆盖面积居全球首位。下图为我国森林覆盖率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森林属于( )
A.可再生的水资源 B.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C.非可再生的气候资源 D.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
2.1977—2018年间( )
A.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5% B.森林面积增加3倍
C.森林覆盖率匀速增长 D.森林面积持续增加
3.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
①保持水土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防风固沙④增强沙尘暴的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示意图和世界四个国家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统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我国土地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地类型齐全 B.可利用草地占比最大
C.耕地比重最小 D.难以利用土地比重较大
5.据图分析,中国的耕地总面积不少,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人口众多 B.自然灾害频发
C.耕地质量差 D.科技落后
6.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为解决粮食问题,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B.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
C.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
D.对农田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粮食产量
读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图(左图)和黄河流域局部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7.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中,比例最高的是( )
A.农业用水 B.工业用水 C.生活用水 D.生态用水
8.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 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③人工营造大量水阁楼台江南景观 ④贺兰山阻挡偏北风,气温偏高,风沙危害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的措施是( )
①优化用水结构 ②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③降低生活用水比例④减少上游地区生态用水调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引汉济渭工程是由汉江向渭河关中地区调水的省内跨流域调水工程。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工程穿越的山脉是( )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11.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汉江的流量较小 B.渭河的含沙量较大
C.两河均有结冰期 D.两河汛期均在春季
12.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渭河平原的用水紧张 B.提高渭河水能资源利用率
C.遏制江汉平原生态环境恶化 D.改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状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中,由9条断续线组成的“U”形线,通常称为“九段线”,是我国对海域权益边界的一种画法。下图为南海诸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九段线囊括区域( )
A.所示的海域是我国东海 B.曾母暗沙是我国领土最西端
C.位于中纬度亚热带地区 D.第一段位于我国台湾岛附近
1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应该( )
①友好协商,公平合理的解决海洋争端②提高参与海洋开发的企业和公民风险防范意识
③提升我国海洋权益实际管控能力④围海造陆,将海洋主权转变为陆地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拓展蓝色海洋经济空间要立足于( )
A.无限开采海洋能源 B.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增加经济收入
C.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D.大量挖掘海洋生物,进行科技创新
读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如图反映的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城镇建设挤占 C.风沙危害加剧 D.污染严重
17.据图分析该地区由1990到2010年间出现的土地问题,你认为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限制放牧牲畜数量
C.砍伐森林,扩大耕地面积 D.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下图是“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征是( )
A.从西向东减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北方多,南方少 D.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19.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下列措施能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是( )
A.兴修水库 B.建水电站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21.阅读图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18年10月,某校学生到学农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下图为学农基地平面图。
学农期间,恰逢第38个世界粮食日。下图和资料卡片是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一些关于耕地、粮食的学习材料。
我国是人口大国,2016年人口总量已接近14亿。
资料卡片我国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农业增长方式从广种薄收转向高产、优产。水稻平均产量从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不到4500千克/公顷增长到目前的12000千克/公顷。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12年增产。 |
学农期间,某同学在学农日志上记下了自己的收菝:1今天我了解了人口、耕地与粮食的关系,太有收获了。在科普展厅,我看到了由中学生发明的新型柿子采摘器,它应用了3D打印和VR技术,太神奇了!”
(1)据图判断学农教室在学生公寓的______(方向),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______(单项选择)。
A 50千米 B 5000米 C 500米 D 50米
(2)2016年我国农用地中 比例最大,与2012年相比,2016年的耕地面积 。(增加/不变/减少),原因可能是______(单项选择)
①城市建设占用耕地②退耕还草③毁林开荒④围湖造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 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B 人们对粮食需求减少
C 优等耕地所占比重大 D 农业科技快速发展
(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人口、耕地、粮食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感悟,并绘制了示意图。请将人口、耕地、粮食三个关键词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5)请结合日志,联系地理学习,说一说你的认识。(至少答出两方面)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5月14日上午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材料二:下面两幅图,左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右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比例图。
(1)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______的特点,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______地区,以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______(写出一条)。
(3)长江、黄河均发源于 高原。黄河是世界上_____量最大的河流,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____”。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位于南阳,该工程从______水库引水北上,到达北京;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______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5)联系我国城市、人口、工业分布的相关知识,分析比较由东线和中线分别调往北京、天津等地的水资源,受污染较大的是______线调来的水。
(6)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请写出两条你在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方法:______。
2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的四大海产是______、______、______、乌贼。
(2)图中A、B、C是我国主要盐场的示意。其中,我国目前最大的盐场是______(填字母),该盐场位于______海西岸;位于台湾岛的盐场是______(填字母)。相对于南方地区的盐场,北方地区的盐场雨季______(长、短),更有利于晒制海盐。
(3)我国最大的渔场是位于______海的______渔场。
(4)目前,我国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限制沿海地区海盐的生产 B.限制海洋养殖业的发展
C.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D.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
参考答案
1.B 2.D 3.A
【解析】1.我们一般将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其中森林属于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只要采取采育结合的合理方式,森林资源是可以再生的,B正确。森林属于生物资源,不属于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AC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1977年森林覆盖率约为12%,2018年森林覆盖率约为23%,提高了11%,A错误。1977年森林面积约为1.15万平方米,2018年森林面积约为2.2万平方米,期间森林面积增加了大约1倍,B错误。读图可知,期间森林覆盖率并不是匀速增加的,C错误。读图可知,森林面积在持续增加,D正确。故选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