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期中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方格内。
《春》中“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写出春风的柔和芬芳;《济南的冬天》中“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由chéng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这两句写出水的清与天的蓝;《雨的四季》中“那是雨,是使人静mì、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写出了秋雨的沉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一句,写出植物的茂盛。
二、名著阅读
2.名著阅读。
(1)下面不能作为对《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概括的一项是( )
A.寿镜吾老先生方正博学,比较开明,虽然回答“我”关于“怪哉”的问题时有些不悦,但是回忆起他,鲁迅先生的内心仍是充满了理解与温情。
B.《琐记》中的衍太太,非常热心、非常理解小孩子,她帮助“我”解决困难,曾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她给童年的“我”带来了温暖。
C.《阿长与〈山海经》》中,保姆阿长絮叨粗俗,但她为“我”买来《山海经》。她对“我”质朴的爱,使成年后的“我”对她充满感激与怀念。
D.《范爱农》中的范爱农,内心充满爱国热情,但当时的环境使不肯随波逐流的他穷困潦倒,一腔热血的他以白眼示人。忆起他,鲁迅内心充满同情和痛惜。
(2)细读《朝花夕拾》,走近鲁迅先生,我们看到的是丰富而有趣的灵魂。他有童心童趣,他有深情厚意……请从中任选一方面,结合相关篇目,谈谈你的理解。
三、选择题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代表作品有《踪迹》《背影》等;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新月集》《园丁集》等。(以上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都正确。)
B.“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两句话都运用的比拟的手法,前一句是拟人手法,后一句是拟物手法。)
C.爸爸经常教训我要做个好人,我要时时记住他的教训。(这句话中两个加着重号的“教训”都是名词。)
D.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在学习中遇到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加点字词属于谦辞,此处用法得当。)
E.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是个多义河,在这句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四、综合性学习
4.某某中学七(一)班拟开展“有朋自远方来”语文综合性学习,邀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探意义
(1)“友”字是根据它的意义而造出来的,请你根据左面“友”字的演变过程,推测出古人造“友”字的意义。
【任务二】辩论赛
(2)互联网时代,多种多样的网络平台改交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你对“网络交友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
五、情景默写
5.默写。
(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菊寄望对饱经战争忧患人民的怜悯和对和平期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浩大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久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斜阳,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饱含着思乡的泪水。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乙】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②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③满则覆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8.【甲】文谈到了学习兴趣、___________、人生追求等方面的问题;【乙】文主要谈的是______________方面的问题。
9.选出对选文内容的解读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甲文中的孔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乙文选自《韩诗外传》,这是由汉代韩婴所作的一部传记。
B.甲文中加浪线的句子,朗读时节奏可划分如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C.乙文中“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的目的是想要验证宥坐器(敧器)的特点。
D.乙文中两个加点“然”字,意思是一样的,都理解为“……的样子”。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②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③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④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0.选文写了两件典型事例,请分别加以概括。
11.选文中作者写到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有哪些反省?反省又说明什么?请结合文段内容加以分析。
12.选文中莎莉文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有哪些特点?
阅读沈从文的《湘行散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前的一只大货船,这时也快要靠岸停泊了。只听到有人大嚷大骂,他们并不是吵架,不过在那里“说话”罢了。这些人说话照例永远得使用几个粗野字眼儿,也正同我们使用标点符号一样,倘若忘了加上去,意思也就很容易模糊不清楚了。
②我也不孤独的在舱中坐下了,爬到那个钢灶边去,同他们坐在一处去烤火,我搀入那个团体时,询问那个年纪较大的水手:“掌舵的,我十五块钱包你这只船,一次你可以捞多少!”“我可以捞多少,先生!我不是这只船的主人,我是个每年二百四十吊钱雇定的舵手,算起来一个月我有两块三角钱,你看看这一次我捞多少!”我说:“那么,大伙计,你拦头有多少!全船皆得你,难道也是二百四十吊一年吗?”那一个名为七老的说:“我弄船上行,两块六角钱一次,下行吃白饭!”“那么,小伙计,你呢?我看你手脚还生疏得很!你昨天差点儿淹坏了,得多吃多喝,把骨头长结实一点点!”小子听我批评到他的能力就只干笑,掌舵的代他说话:“先生要你多吃多喝,你不听到吗?这小子看他虽长得同一块发糕一样,其实就只能吃能喝,撇篙子拉纤全不在行!”“多少钱一月?”我说。“一块钱一月,是不是?”那个小水手自己笑着开了口,“十个铜子一天,——他娘的。天气多坏!”
③我在心中打了一下算盘,掌舵的八分钱一天,拦头的一角三分一天,小伙计一分二厘一天。在这个数目下,不问天气如何,这些人莫不皆得从天明起始到天黑为止,做他应做的事。遇应当下水时,便即刻跳下水中去。遇应当到滩石上爬行时,也毫不推辞即刻前去。在能用气力时,就毫不吝惜气力打发每个日子,人老了,或大六月发痧下痢,躺在空船里或太阳下死掉了,一生也就算完事了。这条河中至少有十万个这样过日子的人。想到这,我轻轻的吁了一口气。
④“掌舵的,你在这条河里划了几年?”“我今年五十三,十六岁就上了船。”三十七年的经验,七百里路的河道,水涨水落,河道变迁,多少滩,多少潭,多少码头,多少石头——无一不能够很清楚的举出它们的名称和故事!划了三十七年的船,还只是孤身一人,把经验与气力每天作八分钱出卖,来在这水上飘泊,这个古怪的人!“拦头的大伙计,你呢?你划了几年船?”“我照老法子算今年三十一岁,在船上五年,在军队里也五年,七月里从贵州开小差回来的!”这水手结实硬朗,倒真配作一个兵。掌舵的水手人老了,眼睛发花,已不能如年青人那么手脚灵便,小水手年龄又太小了一点,一切事皆不在行,全船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他。昨天小船上滩,小水手换篙较慢,被篙子弹入急流里去时,他却一手支持篱子,还能一手把那个小水手捞住,援助上船。上了船后那小子又惊又气,全身湿淋淋的,抱定桅子荷荷大哭。他一面笑骂着种种野话,一面却赶快脱了棉衣单裤给小水手替换。
⑤想起小水手掉到水中被援起以后的样子,以及那个拦头的脱下裤子给他掉换,穿个短裤在空气里弄船的神气,我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感情。
13.联系选文,举例分析“拦头”水手的形象特征。
14.试探究选文结尾处,“我”的心中有哪些“不可言说”的感情?
阅读《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①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②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怒。
③她对母亲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她能感到母亲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④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A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然后用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了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母亲的爱,更加细致和妥贴起来。
⑤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⑥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⑦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⑧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⑨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有改动)
【链接】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5.阅读《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全文,从“她”的角度,填写下表。
时间 | 情节 | 心理/表现 |
外婆去世的时候 | (1)__________________ | 暗暗生母亲的气 |
那天晚上 | 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 | 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
高三最后几个月的一个晚上 | 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 | (2)___________ |
初夏的时候 | (3)__________________ | 心如刀割 |
16.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17.《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一文中的A处划线句和链接材料《秋天的怀念》节选中的B处划线句,在描写方法上具有相似性,请加以赏析。
18.下列对《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的内容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⑦段采用了插叙的叙述顺序,补充交代了积压在她心里的问题得到了答案这一内容。
B.文章中的外婆、母亲和“她”都是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C.本文以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展开对“母爱”的回忆,表现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理解和层层深入的认识。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题旨,与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八、作文
19.作文
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②字数500字左右;
③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
④作文中不要透露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参考答案
1.汉字:贮 澄 谧 拼音:yùn luò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汉字:
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
澄清(chéng qīng):形容水干净而透澈。
静谧(jìng mì):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
拼音: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缠络(chán luò):缠绕。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