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汇总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专题03 写景文章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阅读点津】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①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②明确写景文章的描写顺序;③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⑤品味鉴赏文章的语言。
【典型例题】
沙漠落日
在暑假的旅途中,我有幸看到了沙漠落日,那壮观的
景象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
还没上火车,就听人说沙漠的傍晚是一个盛景,于是
我就留心起来了。当列车还没开进大沙漠时,夕阳已经西下
了,那奔波了一天的太阳此时又大又红,看起来不似白天
那样耀眼了。原本荒凉的沙漠,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
不再是白得刺眼的单一的沙光了。这时,天空中的云朵也像
穿着一件淡黄的衫儿,漂浮不定。随着这件云衫儿色彩的加浓,橙红
的太阳也渐渐接近地平线了,当太阳挨到地平线的一刹那,天地间好像变了样儿:西边天上层层的云堆好像被胭脂染过似的,蓬蓬松松、悠悠闲闲地飘在那晶莹的碧空,似一块光滑的蓝绸上绣上了层层橘色的花纹。在蓝天、彩云的陪衬下,浩瀚的沙漠也显得别样的美蒸腾起来的水汽淡淡地笼罩在沙漠上空,隐隐展现着七色的光圈。远处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在红晕的光的包围下似乎凌霄的仙花瑶草一般。偶尔掠过的鸟雀,也给这静态的美添上了一丝动的生机……
太阳只剩半个了,但是仍不肯马上走到地那边。它在这最后的几分钟内,尽着全力装饰打扮世界。橙红的云更红了,镶着一道淡黄的边儿。满天绯红的云似裱在浅蓝油光纸上的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并且变幻着各种各样的形态。整个沙漠被霞光笼罩着,漂浮不定,一队队晚归的骆驼突然间出现在那线条优美的沙丘上,脖下的大铃铛依稀可见。高耸的驼峰和庞大的躯体也披上了一层霞光。它们列着长队,从容不迫地迈着阔步。
太阳终于下去了,天渐渐地暗下来,曾经绚烂的云变成了深褐色。大漠的雾渐渐浓了,沙丘渐渐地不明显了,刚才闪入视线的驼队也变得模糊不清。白天热得炙人的暑气渐渐地溶入深沉的暮色。
文本回顾。
(1)作者写沙漠落日是按_____顺序来写得,请摘抄文中的语句,按顺序写出沙漠落日的过程:夕阳已经西下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落日下沙漠中的许多景物,如_____的水蒸气,_______的沙生植物,______
____的鸟雀,_____的骆驼队。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甜美丰硕的果实,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还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你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收蹄静立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远的天空,蓝蓝的,没有一片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稻谷、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透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
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
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
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
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
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写反义词。(2分)
从容 — ( ) | 虚幻 — ( ) |
2.重阳即重阳节,是民间传统节日,时间是______________,重阳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习俗。(2分)
3.秋天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将这句话改成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的神韵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 ”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2分)
7.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2分)
本题重要考点总结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
(1)先加上反问词(怎么、怎能、难道、哪里);
(2)看句子中有没有否定词,有的话要删去,没有的话要加上; (3)句末加上反问语气词(“吗”或“呢”),把“。”改为“?”。 |
(1)先去掉反问词(怎么、怎能、难道、哪里);
(2)看句子中有没有否定词,有的话要删去,没有的话要加上; (3)句末删去反问语气词(“吗”或“呢”),把“?”改为“。”。 |
九曲溪漂流
大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奇趣,当我也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于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
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览而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闻名。
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而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映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虎跃龙腾,A.( );有的则雄踞一方,B.( );有的像玉女插云,C.( );有的便直耸云霄,D.( )。
乘上小竹筏,艄公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但小小的竹筏依然随清波而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觉形成一线,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能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心随景动,景随舟移。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里朱熹的声音:“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1.给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威武凛然 | 亭亭玉立 | 风骨刚健 | 俯瞰群山 |
2.九曲溪因“_______”而得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_______;顺水漂流,一路经过_____、_______、_____。景随舟移,作者此刻又联想到了吟唱九曲溪的诗篇。(6分)
3.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4.下面是对画“ ”句子的理解,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2分)
(1)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溪山环水绕的特点。 | ( ) |
(2)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 | ( ) |
(3)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刺激的场面。 | ( ) |
(4)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 | ( ) |
5.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庐山落霞
孙荪
傍晚,雨后初霁。我们走上庐山,面对锦绣谷的方向一抬眼,一
轮橘红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
江面上展开一个像天空一样雄伟宽广的“广场”,“广场”上铺(pū
pù)展开一幅同样宽广的巨型地毡:橘黄色、橘红色、琥珀色、
靛青色、天蓝色…交织、融合在一起。
夕照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
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
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像一溜高原。
这像一幅什么图画?
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切的比喻。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
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
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zhòng chóng),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
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shì sì)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chuán zhuàn)令兵式的一缕烟云飞过,云壁雾障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
天边留下了一幅无比宽大的斑斓的五彩织锦。
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者回赠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
1.用“√”画出文中加点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2分)
2.“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这句话采用了_____
和_____的修辞手法,请仿写一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引号的“广场”指的是____________,“海”指的是____________。(4分)
4.作者称锦绣谷的云雾为送行者,它送的是( )(2分)
A.太阳 | B.庐山 | C.游客 | D.作者 |
5.云雾随着夕阳落下,在______和______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2分)
6.画“ ”的句子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春游北海
①3月28日的下午,我来到了北海公园。
②一进公园大门,首先跳入眼帘的就是被碧绿的湖水环绕着的琼岛,岛上耸立着一座高大而秀美的白塔。
③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随着三五成群的游人快步朝白塔走去。穿过正觉殿,绕过普安殿,一棵棵树木被我(踏 甩)在身后,一节节阶梯被我(踏 甩)在脚下,很快就到达了琼岛的顶峰——白塔。
④站在装饰一新的白塔下,沐浴着初春温暖的阳光,迎着湿润宜人的春风,顿觉心旷神怡。放眼四望,只见公园内棵棵柳树都吐出了嫩芽,条条柳枝随着和暖的春风翩翩起舞;苍松翠柏被忽紧忽慢的春风吹动,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窃窃私语,粉色、白色的野桃花开满枝头,娇黄的迎春花开得正旺,洁白的玉兰含苞欲放;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一树树鲜花为初春的北海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极目远眺,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一座座高大崭新的楼房、一条条玉带般的公路都历历在目。
⑤下山后,我沿着湖边慢慢地走着,继续欣赏初春北海美丽迷人的景色。春风吹过湖面,送来湿润、清新的空气;湖边一处处景致来到我的面前。我大口大口地吸着新鲜的空气,贪婪地看着动人的景色:岸边的小草刚刚拱出了地皮,岸柳垂下的枝条不时地轻拂着我的面颊。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银波粼粼,几只小船在湖面随风荡漾,五龙亭、万佛楼、漪澜堂、永安寺、琳光殿等古代建筑掩映在山林水波之间,风景幽美,各具特色。
⑥顺着小径,我来到了九龙壁。九龙壁的两面分别是九条雕龙组成的瑰丽图案。图案美观大方,色彩十分和谐,就连图案旁边的花纹,也都雕刻得古朴美观。九条雕龙色彩各异、姿态不同,看上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九龙壁细致精巧的雕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
⑦当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初春的北海公园。初春的北海公园实在是太美了,但是,更美的却是给北海公园带来春天美景的人。
1.在选文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圈出恰当的词语。(1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分)
(1)历历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选文第④自然段,说说“放眼四望”和“极目远眺”的区别。(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春游北海”,作者从______(时间)来到北海公园,一直到______________(时间)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请用“____”画出文中表示这两个时间的语句。(2分)
5.“初春游北海”,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请根据提示,照样子罗列。(3分)
公园大门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6.仿照第③自然段画线句的写法,写一句自己游览某个地方时表示地点变化过程的句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沙漠落日
(1)作者写沙漠落日是按时间顺序来写得,请摘抄文中的语句,按顺序写出沙漠落日的过程:夕阳已经西下了 → 橙红的太阳也渐渐接近地平线了 → 太阳挨到地平线的一刹那 → 太阳只剩半个了 → 太阳终于下去了,天渐渐地暗下来。
(2)文中描写了落日下沙漠中的许多景物,如蒸腾的水蒸气,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偶尔掠过的鸟雀,远归的骆驼队。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