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6单元同步阅读练习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同步阅读
四单元主题阅读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药飘香
张舟平
①骆先生的“百草堂”中药铺,临着小镇一条卵石街道。他家是青砖瓦房,屋檐饰有卷草如意图案,房子古色古香,前店后院。我和骆先生因同好古典文学而成忘年之交。有时趁他空闲,我便去他中药铺里坐坐,总见骆先生手边放着本素花蓝版的《黄帝内经》。他有时留我便餐,陪他品酒或饮茶。他长身净面,像竿瘦竹。我又见凡来他药铺瞧病的人,骆先生皆待之以礼。有一段时间,我被失眠闹得很憔悴。骆先生送我一个缝制精巧的艾叶枕头,那特殊的馨香,让我安眠助睡解乏。他又体贴我经常伏案写作,送我几袋微火小炒过的决明子茶,告诉我此药茶可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与我有裨益。
②几乎每天,骆先生都会在中药铺里望诊,问诊,听诊,摸诊,低头思忖,开方抓药。那两年,我常替病中的母亲去骆先生的中药铺抓药,远远就能闻到他中药铺里散发出来的一股淡淡的草药香。而看他抓药的过程,更是一种视觉享受。窄小的抽屉,古铜的拉手,小巧的药戥①,骆先生熟悉它们,就像熟悉自家的孩子一样。他抓药时手法娴熟,然后将药倒入柜台上铺好的麻色毛边纸里,横折一下,竖折一下,熟练地包起来,用细细的麻绳扎紧,再写上几个诸如“饭后服用”“葱须为引”等字,反复交代几句,递给我。看着这行云流水的动作,不得不叫人在心里喝出一声彩来。
③骆先生家的院子挺大的,收拾得也很干净。院当间长着一株老桃树,树下一石桌,围着三个石凳。青砖院墙下边,植着几竿翠竹。靠近书房的地方,种着些月季、含笑、兰草、凤仙、菊花之类的花草。阳春三月,骆先生有时在桃树下品茗、吟诗。院中桃花,嫩红摇曳,粉艳动人心,似乎要把院子点燃。在院子靠近后门的那块地方,骆先生种植了数十种草药,他称那儿为“药圃”。出了他家后门,是一条河,河边长着些老柳树。骆先生有时会逮个空儿,从后门出去,拿一本线装的《陶渊明集》,坐于柳荫下,一壶清茶,可供他消遣半日。
④骆先生有一间专属的小书房。他认为小而雅,比大而无当好。书房内有一架旧书。南墙上挂着两块木板刻印的对子:“花圃菜畦锄岁月,药炉茶铛炼春秋。”书案上摆着一盆石菖蒲,青翠逼人眼目。骆先生有时偷闲坐在书房藤椅上,慢慢地呷茶。一庭细雨,沙沙有声。
⑤我后来因为写作的缘故,去了小镇文化站。那时骆先生已过花甲,他的一双儿女都在县城工作,他的老伴也随子女进城帮他们带小孩去了。骆先生舍不得离开祖上留下的那爿②中药铺,依然留守。他一人独居,除了诊病、抓药外,兴来时添一碟花生米,就一壶老酒,读读古诗词,看看旧小说,日子倒也逍遥。
⑥那年,我联合几个文朋诗友拟办《羌笛》文学小报,知会他,他亦支持,捐了100元。《羌笛》一出来,我便送他一张请教。我知他写古体诗,便邀他给《羌笛》写稿。他起先拒绝,经不住我再三请求,在一张宣纸上抄给我一首《汉宫秋》。
⑦后来,在那个桃红李白的春天,骆先生以老病之身,被居住在县城的儿女接走照顾。后院桃花不知故人已去,春来依旧寂寞地开着,还有如烟的春雨,仍然低吟浅唱着,一如骆先生在书窗下,轻声慢语地在读陶诗。
⑧好几年过去了,“百草堂”里那种清苦清苦的气味,仍留存在岁月的深处,散发着农耕文明的馨香。
【注】①戥(děng):测定贵重物品或某些药品重量的小秤。②爿(pán):商店、工厂等一家叫一爿。
1.文章题目为“草药飘香”,文中的哪些方面表现了“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窄小的抽屉,古铜的拉手,小巧的药戥,骆先生熟悉它们,就像熟悉自家的孩子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⑥段表现了骆先生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文章以“我”的视角叙写故事,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行山魂
徐建英
①杨茂林做梦了,醒来后好一阵都恍恍惚惚的。
②天气预报说,近日有雪。杨茂林听完后,当时嘟囔着骂了一句:什么乱七八糟的,三月的天,还下雪!
③三月的天还下雪,对他来说真的是乱七八糟的大事。
④他的大事儿在太行山下,在托梦沟里,从沟口到沟底,全是他的宝贝——那弯弯曲曲的十几里,一边是娇俏俏的白,一边是羞答答的绿,连花苞也不愿落后,隔天见能胖上一圈,看一眼都欢喜极了。伴随着这份欢喜的还有一份想念,一份挥不去的想念,越来越浓的想念。此刻杨茂林抬头看看阴沉的天,又开始不安起来。
⑤以前的托梦沟是啥地方,太行山下谁人不知啊!山有万亩,都是荒岗。除了大块大块的片麻岩,就是成堆成堆的乱石岗,石缝里偶然掺和的土坷垃,夹的都是石灰层,藏不了水,扎不了根,种什么烧死什么。
⑥那个叫李保国的农大教授来了,他说,种核桃吧,薄皮的大核桃!
⑦托梦沟的人就笑:这教授,是读书读呆了吧,祖祖辈辈杂毛都不长的石头山,能种核桃树?A.做梦去吧!
⑧做梦呢!杨茂林也这么认为。
⑨在李教授的游说下,更多的村民还是半信半疑。但有的村民动了心,穷了祖祖辈辈的托梦沟,有点梦真比没梦强。
⑩那片麻岩山被爆成了一条条的沟梯,别处集来了土。有墒,山能蓄水了,可种下的核桃,还是枯死。托梦沟的人爆坡蓄水,几经辛苦,半截梦随着栽了又死的苗,碎了。
⑪李教授又来了。他说,种植的方法不对,传统踩踏栽培后再浇水的方式,得改。改!他亲自动手,培育了42棵核桃苗,为便于分辨、记录,每棵苗,他都吊上了一张特别的扑克牌。
⑫光阴流逝,42棵核桃苗变成了无数的核桃树,万亩荒岗真变成了万亩核桃林。每到秋季,满坡满树披着绿,果宝宝摘下,剥去皮,“咔嚓”一捏,掰开的都是清香,掰开的都是一车车的生计。
⑬怎么感谢呢?给钱,人家李教授不要;送礼,也不收。人家还说了,我最骄傲的就是让自己变成了农民,再让农民变成我。那就再仔细想想如何感谢吧,可人家却走了!
⑭天更阴沉了,像一口倒扣的大锅盖在托梦沟上,盖在杨茂林的心口上。核桃园的花正开,一串串绿色的小花,随着雪粒儿的飘扬,一朵朵愁眉苦脸,瑟瑟在叶子间,瑟瑟得他的心很痛很痛。
⑮怎么能不痛呢?日子才好几年,现下核桃正壮年,正在盛花期,再这么冷下去,冻害会影响授粉,导致减产,B.托梦沟又剩噩梦了。
⑯对策不是没想过,旧衣服旧被单搬去了果园,可几万亩的果园呢!杯水车薪。作为负责人,杨茂林不敢合眼,也合不了。但在刚刚,他居然做梦了。迷糊中醒来后,他失声高喊:李老师!摸过贴在胸口的手机,摁出那串熟悉的电话号码,“嘟”的一响,蓦然醒了。杨茂林鼻子一酸,挂了电话。
⑰揉揉凌乱的头发,杨茂林努力让自己镇静,让自己清醒。梦如此真实,太过真实了。还有那熟悉的声音,他流着泪一遍又一遍地回忆,之后猛拍后脑勺,拨通了林场的电话,匆匆吩咐后走向外面的柴屋。
⑱果园浓浓的烟雾在白雪中升起,十几里弯弯曲曲的托梦沟像立在虚无缥缈的仙境中。
⑲杨茂林的手机急促地响了,屏幕上的来电显示上跳跃着李保国教授。他一怔,电话里一个熟悉的女音急急响起:小杨,刚看到李老师的手机上有你来电,只一声。我查了天气预报,你那边的气温越来越低,得加紧给核桃园加温!
⑳谢谢郭老师,果园都熏上烟了,温度慢慢在升。
㉑电话那边的声音溢着惊喜:太好了,太及时了!小杨,你也成农林专家了!
㉒握着手机,杨茂林哽咽了:师母,就在刚刚,我梦见李老师了,他……他在我梦里说,小杨,快,上园子里熏烟,每坡每梯每行都点上柴草……
㉓电话那端的人,沉默了。
㉔沉默过后,一声长叹传来:你们的李老师,把根扎在太行山,太深,太深了!
【链接】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
……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很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
每当我想到这位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普通的牧羊人油然升起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6.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选文第⑰段中,杨茂林梦到了李教授的音容笑貌,与第①段中“杨茂林做梦了”形成照应。
B.选文第④段描写了核桃花可爱的样子及良好的长势,为后文它们即将受低温损害让杨茂林非常焦急做了铺垫。
C.选文第⑬段“再让农民变成我”是指李教授希望农民成为像他一样的农林专家,而从第㉑段来看,杨茂林做到了。
D.选文多处暗示了李教授此时仍然奔波在扶贫的道路上,他已经在太行山区其他地方帮助农民走在致富的道路上了。
7.结合原文,分析下面关于“梦”的词语的具体含义分别是什么?
A.做梦去吧!
B.托梦沟又剩噩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要求,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核桃园的花正开,一串串绿色的小花,随着雪粒儿的飘扬,一朵朵愁眉苦脸,瑟瑟在叶子间,瑟瑟得他的心很痛很痛。(从修辞手法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从描写方法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太行山魂》第⑤段和链接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属于景物描写,试分析它们作用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尾是一篇小说的灵魂,好的结尾,往往令人叹为观止。试分析《太行山魂》和《植树的牧羊人》的结尾分别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善良的种子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来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约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还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被人瞄上了,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是不小的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人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车上有个女人声嘶力竭地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这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里死了男人,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的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也不知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自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⑪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1.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 )→“女人”的种子被偷→( )→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12.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画线语句矛盾吗?为什么?结合父亲不同的心境简要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第⑤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守树
①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石尖老汉不禁打了个喷嚏,抬眼看去,磨盘崮下一蓬蓬的绿色抖起了轻微的波浪,随之沁入鼻腔的是一丝丝栗子的清香味。石尖老汉远远地就看见了那一团窝棚,他加快了脚步,肩膀上的扁担也随之轻微地晃悠起来。
②那一团新的窝棚是前几天他和老伴儿刚搭好的,很简易。石尖老汉走到窝棚前放下扁担,直了直腰,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嘭,嘭,几颗圆润饱满的栗子掉落了下来,滚到了石尖老汉的脚边上。他俯身拾了起来,放在手掌上,愣愣地看出了神儿。他脑海里仿佛闪现出很多画面,一帧帧地放过。隆隆的枪炮声似乎又在耳畔响起……
③正在愣神儿之际,被一个老年女人的声音扰醒了。“老石头,老石头,你发啥呆呢?”
④石尖老汉回头一看,是老伴儿挎着一个花布包袱来了。随即问道,“你咋来了呢?”
⑤“夜里冷,再加条毛毯。”老伴儿说。
⑥“咱这窝棚这回扎得严实,不漏风的。”石尖老汉边说边接过包袱。
⑦“那也冷。”老伴儿又说道,“这几棵老树有啥守的呢?谁还偷了去不成?”
⑧“那也得守,我听到风声,他们那伙人要打俺这几棵树的主意。”石尖老汉的声音铿锵有力。
⑨“咳,倔老头儿,守吧,守吧。”老伴儿说着就走了。
⑩石尖老汉一直守着这几棵栗子树,今年春上,有几个顽皮的半大小子折断了几根树枝,他气哼哼地一直追到了人家孩子家,让那几个孩子道了歉并发誓不再去破坏才罢休。为此村里人都说这个老石头不可理喻。
⑪今年栗子树后面的磨盘崮被人家相中了,搞了旅游开发。石尖老汉听到了小道消息,说要在栗子树的地方修索道的入口处,就绷紧了神经,心想谁要敢动他的树他就跟人家拼命。
⑫石尖老汉住进窝棚的第三天,便有人找上门了。那个人先寒暄了一会儿,然后递过来一张名片——磨盘崮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高洪光副总经理。
⑬“石老伯,咱开门见山唠唠吧,我们公司要修索道——”
⑭“甭提,甭提,说啥也不中用!”一串干脆的声音像是一梭子子弹直接打断了那个高副总的话。
⑮高副总笑嘻嘻地说:“哎呀呀,您老人家要多少补偿说个数,我们一定满足您的要求。”
⑯“一棵树要一个亿怎能给吗?”石尖老汉瞥了他一眼,“补偿多少都白搭,这几棵树是绝对不能动的!”
⑰“石老伯,您得从大局上考虑呀,我们这个旅游项目是县里的重点项目,运营后能很好地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呢,咱们变通变通,那不就几棵树嘛。”
⑱石尖老汉语调婉转了一点儿,说:“搞旅游是很好的事,我支持,可为啥非要动俺那几棵树呢?选别的地方不行吗?”
⑲“咳,怎么说呢?就这个地方修索道最合适,我们都勘察好了!”
⑳“别说了,没得商量!”石尖老汉说完就钻进了窝棚。
㉑高经理脸上青一阵黄一阵,没了耐烦:“老石头,你真跟你名字一样呢,又犟又硬,就几棵破树,守得跟媳妇似的!”
㉒石尖老汉铁青着脸,横眉道:“你胡咧咧啥,还什么破树?”他的气感觉从胸腔里往上一窜一窜的,头有些晕,血压似乎上来了,两眼一黑,竟一个趔趄倒在了窝棚上。
㉓他在迷糊中仿佛看到了猛子的身影,那身影又到了硝烟弥漫的场景里。子弹飕飕地在耳畔飞过,猛子倒在他的怀里,腹部的伤口不断渗出殷红的血来。他撕心裂肺地喊着,但猛子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了,挣扎着抬了抬眼皮用细弱的声音说:“兄弟,我不行了……我是个孤儿,我喜欢清静,也不用立碑,死后……死后……就埋在咱俩栽的那几棵栗子树下吧……”
1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石尖老汉为了守护栗子树做了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构思精妙,巧设悬念。结合文章,分析悬念内容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中众多人物都用“老石头”来称呼石尖,请结合老汉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这个称呼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读者为本文补写了如下结尾,你觉得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两个月后,在风景区的内部出现了一圈围墙,围墙里面站立着那几棵沧桑的栗子树。石尖老汉每逢节日,他总会拎上一瓶老酒坐在栗子树下,说着一些别人听不懂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我们公司要修索道——”中,破折号表明声音的中断,说明石尖老汉立刻打断了他。
B.石尖老汉为了几根树枝而严肃教训几个孩子说明他个性里有冷酷刻薄的一面。
C.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善于运用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文章结尾段揭示了真相——栗子树下葬着英雄的遗体,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守桥
葛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剁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 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 “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 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选自《小说月刊》
20.第②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文章第⑧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
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颗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22.品味句子。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说中的老葛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①骆先生送“我”的艾叶枕头有着特殊的馨香;②骆先生的中药铺散发出淡淡的草药香;③骆先生的“百草堂”里有着清苦的气味,散发着农耕文明的馨香;④表现在骆先生独特、可贵的人格魅力方面,即“人香”。
2.形象地写出了骆先生对抓药过程的熟悉程度,表达了“我”对骆先生高超医术的敬佩之情。
3.示例一: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骆先生家院子中的陈设布景,表现出骆先生家的雅致清幽,烘托出骆先生高雅的生活情趣。
示例二:运用了白描的方法,笔法简净却细致传神地描写了骆先生家的院子中的各处景物;“长着”“围着”“植着”“种着”等词语,看似寻常,却表现出院子绿植挺立、花草繁多的景致。
4.①慷慨助人。得知“我们”要创办文学小报,骆先生捐了100元;②情趣高雅,爱好广泛。骆先生不仅懂医术,还会写古体诗,他在宣纸上为“我们”的小报抄写了《汉宫秋》。
5.①便于叙述“我”与骆先生之间的故事;②便于直接抒发“我”对骆先生的敬佩之意;③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