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分层进阶攻略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阅读素养测评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船女子
佟继萍
①1921年7月,上海的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下,浓重的云团翻卷集聚着,像是在酝酿一场暴风雨。
②法租界的望志路上,一幢石库门建筑的二楼,一些人正在慷慨激昂地谈论着。楼下过廊里的长凳上,坐着个神色凝重的青年女子,她不时地朝着门口左右张望。她叫王会悟,受丈夫李达委托,为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岗放哨。这个秘密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③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个突然出现的人,让王会悟感觉非常蹊跷,她立刻去楼上通报消息。正在发言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会议立即停止,代表们纷纷撤离。
④十多分钟后,两辆巡捕房警车停在楼下,全副武装的巡捕冲下车,包围了整栋房子,开始大搜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退了。
⑤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好培养。”
⑥晚上,一起撤离的部分代表,在李达寓所商议复会事宜。上海是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开会呢?代表们意见不一。王会悟说:“我有个建议,我老家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咱们到南湖去租一艘画舫,在船上开会,大家看如何?”
⑦“我觉得王先生提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来自武汉的董必武首先表示赞同,其他代表听了也纷纷说是个好主意。
⑧江南水乡乌镇长大的王会悟,其父是晚清秀才,开一家私塾。在嘉兴读书期间,王会悟接触到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来到新思想荟萃的上海,结识了李达,两人便在陈独秀家里举行了婚礼。
⑨会议地点一确定,王会悟与李达周密策划,决定各带领一部分代表分两个车次出发。
⑩第二天一早,王会悟乘早班火车赶到嘉兴,安排代表们去鸳湖旅社歇息,在同车到达的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陪同下,到南湖烟雨楼实地观察,确定画舫的停靠位置。
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借了麻将带上。
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一艘古朴典雅的红船,在荷花摇曳的嘉兴南湖上荡漾着。船头,江南女子王会悟一边警觉地环视周围,一边指点船主,把船撑到烟雨楼东南方向僻静的水域用篙插住,代表们坐在中舱的八仙桌前开始开会。此时,俏丽窈窕的王会悟如一水乡歌女、哼唱起嘉兴小调,遇到有船经过时,她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船舱里听到暗号,就压低声音讨论,船过去了就群情振奋。带来的那副麻将牌码放在桌子中心,掩人耳目。
会议气氛正热烈时,湖面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王会悟立即提高嗓音,手拍舱门的节奏也加快了。代表们当即停止讨论,有的打起了麻将,有的端起茶杯到船头去赏风景。
王会悟婉转地向船主询问,得知是富人家游船在湖上兜风,代表们又聚在一起,会议继续进行。
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少有的清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雨停了,一抹红彤形的霞光穿过云层涂在红船上,依在船头上的王会悟,在波光粼粼水面的映衬下,仙女般伫立着。……
傍晚,王会悟送别代表们离开红船时,已是暮霭沉沉、渔火点点了。
而今,乌镇西栅王会悟纪念馆里,王会悟与红船群雕伫立堂前,仿佛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选自(2021中国年度小小说》,有改动)
4.(信息的分析与鉴赏)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会议代表董必武的话都体现了对王会悟工作的认可。
B.小说的插叙部分简要交代了王会悟的家庭出身、读书经历和生活经历等。
C.“麻将”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是故事的重要细节,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小说既充分尊重历史真实,又运用了丰富的文学表现手法,特点突出。
5.(情节的概括)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6.(环境描写分析与评鉴)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义,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语言评鉴)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缅怀历史,致敬先辈。王会悟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写出两点并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拥抱星辰拥抱你
高绪丽
①春节过去不久,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顿家常饭菜。饭后,父亲陪着他的小外孙坐在炕头上,一本正经地打起了扑克,有时为了一张牌,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看着一老一小盘腿坐在那儿的模样,我们时不时笑出了声。不知不觉,夜已渐深。
②母亲要去厢房取东西,我也下炕陪她。经过院子的时候,我看到不大的院子上方,无数颗星星亮晶晶地嵌在夜空上。那一刻,颜色深邃的夜空像极了幕布,它每一分钟上演的故事,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那一刻,我像个孩子似的,仰起头,与这些星星对话。于是,记忆里那一晚的夜色,隔着二十几年的旧时光,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无风、温和,干净、清凉。
③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晚,我蒙眬中看到母亲准备出门,连忙起身穿衣,把街门闩好,与母亲一前一后,投身到茫茫夜色里。
④连日干旱,村子附近的几处大湾小河早就干涸,露出打着补丁一样的河底。哪里有水湾,哪里就有人眼巴巴地看守着。我家果园的旁边恰有一个不大的水眼,我与母亲打算趁父亲外出上夜班的时间,在水眼处守夜。
⑤走过夜路的人,对星光会有种莫名的亲近,因为它会指引你,给你力量,陪你一道穿过黑暗。去山上的小路,平日里坑坑洼洼,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刚出家门那会儿,内心对黑暗还有抑制不住的恐惧,隔着胸腔,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可是,当我仰起头,望着那满天亮晶晶的繁星,内心竟没来由地安定下来。有了星光相伴,走起山路来,也没想象的那么困难。
⑥夜,像一块很大的黑丝绒布,罩在离头顶不远的地方,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到。几颗星星如同钻石一般,零零散散地点缀在黑丝绒布上,发出耀眼璀璨的光芒。不同于白天的炽热与喧嚣,眼前的世界,出奇地安静。
⑦庆幸的是,我们赶到果园旁边的水眼处时,没有人守着。
⑧此时,月亮已经爬上来了,母亲在水眼旁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我挨着母亲,抬起头,仰望着夜幕深处的星光。
⑨夜凉如水。半个多小时过去,水湾里的水从开始的黑咕隆咚,到明晃晃地透着亮光,越积越多。母亲弯下腰,把空桶摁到水湾底,再提上来,足有大半桶水。担心我们离开的工夫会有人来,我与母亲分别提着桶的两侧,小跑着,放低腰段,一边躲避着横七竖八的枝条,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我们来到一棵树下,“呼啦”一下子,把大半桶水全部倒到苹果树的树根旁边,再提着空桶小跑着回去。还坐在那块石头上,守着夜色,守着星辰,静待水湾里的水越积越多。
⑩那个夜里,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给果园里的苹果树挨个浇灌,一棵树、两棵树……一桶水、两桶水……安静的夜色里,我仿佛可以清晰地听到苹果树“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久旱逢甘霖的喜悦,透着无法掩藏、令人满足的诱惑,在这个夜晚,汇成一首动人的歌。
⑪后来,我不止一次怀念过那个夜晚,在不同的年纪无数次回忆过那夜的星光,到最后,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⑫几天前,我们又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过晚饭,小儿想要车里的玩具,我同母亲一起去门口的车上拿。彼时,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无数颗星星在头顶上方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乡下的夜空如此亲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够到那颗最亮的星星。
⑬我随口问母亲:“还记得那晚我们去给苹果树浇水吗?”
⑭母亲被问得没有防备,但马上回过神来,说:“怎么会不记得啊!那一夜,幸亏有你做伴。”
⑮我微笑着,用力抱了抱母亲。
(选自《齐鲁晚报》2022年3月30日;有删改)
24.(情节的概括)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填写完整。
①仰望星空,引出回忆;②星光相伴,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再望星空,____________________。
25.(理解与评鉴)结合上下文,从修辞与情感的角度,赏析第⑪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在“母亲”身上发现了哪些美好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主旨的探究)文中反复描写那一夜的星空,那个夜晚对“我”来说有何意义?请写出你的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作品阅读(19-22题,共14分)
蜷在角落里的父亲
徐风
那时我们家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台破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着,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而父亲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风扇,又低下头去忙手中的活儿。每到这时,我就会产生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父亲很少发出声响,就像那台破风扇,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会有点儿响动,他沉默地给客人理发,沉默地打扫店面,沉默地迎接一天又送走一天。正是这种沉默,让我在与他相处时,脑子里总是循环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那天我去父亲那里,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
我的少年时代从未给父亲留下一席之地,“徐尤志”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不会发出声音、快被我遗忘的一直蜷在角落里的配角。我也从未想过去深入了解这个配角,我觉得这无关痛痒。日子不会因为这些变得更好,也不会因此变坏。
在我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告诉我祖父去世的消息,问我能否请假回家参加葬礼。我说我知道了。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
我突然有些惶恐——许多年以后,当我有了白发,我回忆自己的父亲,会不会也像今天回忆祖父一般,只觉一片大雾弥漫?
这是我离开后第一次回来。看到父亲时,我愣了一下,他不再是虽木讷但身姿挺拔的徐尤志了,我可以看见他头顶黑白掺杂的头发。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比父亲高了半个头。
时近傍晚,我和父亲坐在地毯上,父亲把蜡烛芯挑亮,放在我面前。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还记得你祖父长什么样子吗?”父亲突然开口,声音很轻,我甚至觉得还没有烛花爆裂的声音大。
但我听清了。
“很瘦,矮矮的,胡子特别长。”我回答。
父亲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不对,你祖父特别高,身上有把子力气,一天能赶几十里路。”
“但你说的也没错。”父亲摸了摸鼻尖,“你说的是七八十岁的他,我说的是三四十岁的他。”
“这么多年了,你爷老了,我是在炕边儿照顾他最少的一个。”父亲嗓子里好像混进了砂砾,哑得怕人,也无力得怕人,“没当成个好儿子,当然,也没当成个好父亲。”
我喉头耸动,只觉得蜡烛离我太近了,烟气熏得我眼眶酸痛。
那个一直蜷在柜台后、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男人,我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恍惚间开始明白,自己在这二十年间都错过了什么。我从未试图和父亲沟通过,我无视他每一次试图与我沟通的努力,忽略他的挣扎,脑子里只想着逃避尴尬。
那夜我和父亲坐在地上,坐了很久。我将头埋在膝盖间。思绪纷乱,困意又使我昏昏沉沉。肩头被父亲披上外套,我听见父亲在我耳边悄声道:“店里安空调了,暑假来住几天好吗?”
我抬起头,缓慢道:“好。”
一直蜷缩在角落里,被我错过多年的配角嘶吼着发出声音,终于被我听见。我看着他生出血肉,朝我走来。而我终于开始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他所经历的。
(有删改)
1.(情节的概括分析与评鉴)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3分)
文章情节 | “我”的情感变化 |
(1) | 窒息感 |
“我”收到父亲短信 | (2) |
父亲与“我”谈及爷爷 | 恍惚间开始明白 |
父亲邀“我”回家住 | (3) |
2.(语言的评鉴)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3分)
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标题含义的评鉴)如何理解文章标题“蜷在角落里的父亲”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应用)文中父子之爱,深而沉。其实,有时候爱是需要大声说出来的。请编写一条短信,给最关爱你的人。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最后一次拥抱
许树建
①林海在大城市的机关单位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②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就掉头大踏步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③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④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⑤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给,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⑥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
⑦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打给妈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⑧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⑨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⑩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林海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⑪林海一听,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他的心脏像被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⑫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⑬当他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正看到爸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⑭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我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
⑮林海好不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了?
⑯爸身上暖乎乎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
⑰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上一样。
⑱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
⑲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
(选自《2016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3.(信息的理解与概括) 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横线上补写相关的情节内容。
①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
②接到母亲电话,决意给爸一个拥抱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语言的评鉴)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林海这一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法的评鉴)简要分析本文第⑲自然段的写法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综合应用)有人认为林海因为工作忙,不能与父亲说上最后一句话,情有可原;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林海不能因为工作忙而不及时对父亲尽孝。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题演练
拾麦穗
陈荣力
①一想到拾麦穗,我的眼前就会闪现金黄的光泽。那是麦穗的光泽,是风的光泽,是太阳照在麦田、河流、树木和村庄之上的光泽。
②寒露已过,霜降未临,收了夏季作物的大田经过一段时间的歇息,又一次敞开怀抱。黝黑的泥土被翻了出来,笔直的田垄像布匹一样伸展开去,浸涨了的麦种鼓着椭圆的肚子,被一撮撮地投进温润的泥洞。那是麦种的家。陪伴它们的还有蚯蚓、蝼蛄、阳光、雨水和日渐干冽的风。
③冬雪落了下来,嫩绿的麦苗才几寸长,躲在雪被下像淘气的孩童与太阳捉着迷藏。好在太阳有法术,总能把麦苗从雪被里拎出来。而后,几乎是转眼之间,麦苗长高了,挺起了细长的腰杆——现在应该叫麦子了。
④进入春天,风已不再像冬天那样暴躁和粗鲁,田鸡和昆虫躲在麦子的根部发出稚拙的叫声。分蘖、长叶、抽穗、灌浆……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的,只是,风总是那么不安分,将麦子一会儿往东推,一会儿往西推,卷起的波浪和弄出的声响,让人误以为见到的是一片绿色的海。
⑤雨水多了起来,梅子渐渐黄了,田鸡和昆虫叫得更加勤快和老练。依仗着日益粗壮挺拔的麦秆,麦穗始终不肯低下饱满的头颅,终日举着黄澄澄的小排箫,对着天空、阳光、云彩和布谷鸟,吹着只有风才听得懂的乐曲。当然,上了年纪的老农也听得懂,于是取一颗麦粒在牙里一咬,然后老到地吐出一句:“麦子快可收割了。”
⑥对,现在该说说麦田了,浙东家乡的那片麦田。
⑦那片麦田像幅油画。起先是两抹淡蓝,一竖一横构成一个大大的“L”,那是环着麦田的两条河流。横的那条没有名字,竖的那条叫官河。仔细瞧,竖的那一抹淡蓝周边还有灰白的建筑、黛绿的树木和横跨淡蓝的石桥,那是沿河的屋舍和村庄。与两抹淡蓝相对应的另外两边,上端是团团簇簇、逶逶迤迤的绿,深绿、淡绿、黛绿、湖绿,绿的逶迤里还散漫着几朵随意的白,那是远方峰峦起伏一直连向天边的山和流浪着的云。右端是块块条条、挤挤挨挨的灰,白灰、青灰、瓦灰、褐灰,灰的挤挨中也少不了几处率性的绿,那是一个更大的村庄和依偎着村庄的树。被蓝、绿和灰们包围着的自然是大片大片的黄。那大片大片的黄,层层叠叠铺排开去,团团块块堆积起来,近看尚浅淡、稀滞,愈远愈显浓厚、鲜亮。若在这大片的黄上,点缀了几串蓝和灰,或几列褐和白,那便是农人在收割麦子了。
⑧细想起来,麦子的收割就像一个盲盒的开启,期待着拾麦穗的我们,永远不知道那看起来早已成熟的麦子会在哪一天收割。有时是缘于天气的雨或晴,有时是取决于农活的忙或闲,有时甚至就是生产队长头天夜里的突然起意。尽管如此,我们总是如被风拂过的麦子一样蠢蠢欲动,同样蠢蠢欲动的自然还有竹篓、篮子和土箕们。
⑨麦子正收割的时候是绝不允许拾麦穗的。熟透的麦子容易掉穗,收割、捆绑和搬运过程中,田垄、田沟到处都有掉下的麦穗。有时即使收割后天色尚早,我们也不敢造次,待第二天生产队粗粗拾过一遍后,我们才争先恐后地下到麦田里。第二遍拾麦穗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闲在家里的妇女,当然,更多的是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虽然已是第二遍,但那么大一片望不到边的麦田,遗落的麦穗依然不少,收获往往不菲。
⑩也有俭勤或不甘心的,又去拾第三遍。这第三遍,虽然成果和第二遍比大打折扣,但因为人少,时间又充裕,环境和心情都有点柳暗花明。
⑪风从远方的山脚下吹来稀疏的云缕和隐约的鸟声,刚收割的麦田在阳光下泛出甜润润的泥腥味,无处躲藏的田鸡和昆虫忙着爬上田垄、跳下田沟,寸把高的麦茬旁,野菜和杂草舒展开毛茸茸的身子。忽然,一缕金黄的光泽让你下意识地眯了一下眼睛,田垄的麦茬旁或田沟的背阴区,一枚胖鼓鼓的麦穗慵懒地斜躺着。仔细瞧,尖尖的麦芒与风悄悄嬉戏着,饱绽的麦粒惬意地晒着日光浴,田鸡和昆虫绕了一圈又走开了,那道金黄的光泽让周边都明亮了几分。
⑫麦穗是有灵性的。这不,发现了第一枚,很快就会发现第二枚、第三枚、第四枚,有时甚至两三枚躺在一起……沉浸于这种接二连三的意外和惊喜,心无旁骛地搜寻、拣拾,渐渐地,你觉得自己就是麦田的一分子,自己就是风,就是云,就是那闪着金黄光泽的胖鼓鼓的麦穗了。
⑬已近中饭时分,电线杆上的田头广播响起熟稔的歌声。立起腰,站在空旷的麦田上静静张望,山的颜色深了一些,风似乎累了,不再流动,甜润润的泥腥味暖烘烘的,田鸡和昆虫已不见踪影,河对岸的村庄吐出道道乳白的炊烟,太阳照着田野,照着河流、屋舍、树木和一切你所看得到的地方。这样的画面让你忍不住憧憬、感动。
⑭“江南五月桐荫稠,拾却麦穗春事收。”那些闪着金黄光泽的麦穗,在圆满一年春事的同时,也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沉静下来,将目光投向季节、庄稼和土地。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