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写人篇-初中语文写作专项之记叙文精品范文
发布时间 2023年06月07日
资源编号 51895

01 写人篇-初中语文写作专项之记叙文精品范文

2023-06-07 作文专题 0 2,41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初中语文写作专项之记叙文精品范文

01 写人篇

名家名作

我的母亲

老舍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警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嫩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实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铜活久以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如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他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他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他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为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于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母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过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竽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的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以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圆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示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加重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母亲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若不是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有删节)

赏析:

全文通过对母亲生活经历的记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了母亲勤奋、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和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以及性格的深刻影响。

在这样一尴尬的家庭中,她保持着爱清洁、照顾花草的良好气质。老舍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的性格得益于母亲。母亲热情好客。《我的母亲》是一部让人流泪的真挚作品。

文章的语言简单、流畅、生动,简洁、含蓄、有意义,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仰、追求和永恒的深情。读完之后,我忍不住哭了。它没有普希金的波澜壮阔,也没有闻到很多特别的见解。有的,只是对母亲的真心。

老舍的《我的母亲》主要采用白描手法。文章中绘画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肖像、动作和语言的描述上。

名师讲堂

写人,重在充实饱满、真实传神,这就好比一棵树,如果光有枝干而没有树叶,就会给人单调、呆板、干瘪的感觉。那怎样才能将人物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呢?

一、动笔前思考分析,对人物个性做到胸中有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人物形象刻画得好,主要体现在个性鲜明上——也就是说,读者读过你的文章,能真切感受到这个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活泼还是拘谨,是贪玩还是勤奋,是无私还是自私,是宽容还是苛刻,等等。如果读者感受模糊,那你的文章就不能算成功。

动笔之前,我们要做的一项关键工作,就是思考人物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确定未来文章中他(她)的个性,准确把握他(她)独有的性格特点、特别是性格中的主要方面。

具体做法是,写作之前,你扪心自问:我今天要刻画的人,有怎样的个性?与类似的人相比,他又有什么独特之处?你思考的结果,用笔写下来。

也就是说,动笔前需要我们用心分析,仔细思考,切中要害,精准画像。比如,同样是自私的人,有的人只注重个人利益,有的人追求的是自己和家人的利益,我们必须对他(她)平时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比较,才能把握得准。

二、坚持以事写人,注意叙事中多聚焦主人公“言、行、思”。

人物的个性,是通过他与人交往体现出来的,也体现在他独处中的;是在矛盾冲突中彰显出来的,也是面对困难、意外情景中彰显的。总之,叙事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基本途径。

可以是一事写一人、一事写多人,也可以是数事写一人、数事写多人,一般而言,鉴于文章容量有限,一篇文章中只能刻画一两个人物形象,所以,一事写一人、数事写一人的做法较为常见。

同样是叙事,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和记人为主的记叙文都要交代清楚“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前者重在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陈述清楚,让故事好听好看,至于人物个性不是刻画的聚焦点。

而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对事情的完整性、故事的新奇好看,不是主要考量。叙事过程中,必须突出人物形象的刻画——你可以只从事件进程中的某一阶段切入进来,掐头去尾,从而把笔力集中在矛盾最突出的一段,集中在人物表现最精彩的一段,集中在最有意义、最有意思的一段。特别是要瞄准主要人物,借助典型细节来写活他。

三、根据人物特点,善于运用描写手段。

一定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凸显人物个性,比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他哪方面的特点突出,你就着力进行这方面的描写;他哪几个方面的特点突出,你就可以进行这几个方面的描写。

比如《苏先生素描》中写道:

苏先生真有趣,他的话语总能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一次语文课上,“嘀嘀嘀”,一串悦耳的手机铃声响了。苏先生把书放在桌上,喝道:“谁?谁的手机铃声啊?”大家东张西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出“真凶”。突然,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掏出一个手机,还在“滴滴滴”直响。“哦!哦!”大家叫了起来。只见苏先生用手扶了扶眼镜儿,手指着手机,一脸疑问,一本正经地说道:“乖乖,你怎么跑到我口袋里来了呢?” “贼喊捉贼”,有趣吧?

这则选文在描写老师时分别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形象,就形神兼备地描绘出来,多种描写手法运用功不可没

作品展播

我家的“唠叨大婶”

模仿技法————事例典型、语言生动

我家有位“大婶”,特爱唠叨,就差把那张嘴成天粘在我身上了。(夸张的说法,将“大婶”爱唠叨的性格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逗趣可爱。)背地里我叫他“唠叨大婶”,你问他是谁,嘿嘿,先不告诉你。

他长得挺像我,哦,不对,我长得挺像他: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但是有一样他有我没有,那就是他那张特厉害、特爱唠叨的嘴,说起话来就像上足了发条,没完没了。我呢,能不开口时坚决不开口,能少说就坚决不多说半句。(活泼俏皮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记得初中时得了一次奖,校长要我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发言。我的天啊,我最怕的就是这个了。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腿便发软了。我对校长说:“我不要这笔奖金,行吗?我也不发言,我不会说话。”这时,“唠叨大婶”突然出现了,说:“校长,您好,关于孩子发言的事,我替她答应了,她没问题的。”“哎,我……”没让我把话说完,“唠叨大婶”就一把把我拉了出来。

一出校门,我的“厄运”就降临了。“你怎么能这样!校长让你发言,那是看重你,怎么能拒绝呢?再说了,发个言有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让你上断头台!这是对你的锻炼。还有,你发言对同学们也有帮助啊,让大家了解你的学习方法,也好借鉴借鉴嘛!另外……”(没完没了的“轰炸”,更加证实了“他”爱唠叨的习惯。)天啊,还有完没完?“唠叨大婶”还要说下去,这时正好有人找他,不得不停下来,否则,不知道还要唠叨多久。不过他临走时丢下一句话:“明天我会去学校听你发言,如果不发言,看我怎么收拾你!”晚上,“唠叨大婶”监督我写完发言稿,又唠唠叨叨说了大半天。

第二天,“唠叨大婶”还真的去了学校。不过,我的表现让他很失望,我做了个最为“经典”的发言:“大家好,我很荣幸获得奖学金,谢谢老师的培养,嗯……嗯……”我实在想不起词来,过了半分钟,总算挤出一句,“谢谢大家,我说完了。”赶紧跑下台,台下一片哄笑声。那天“唠叨大婶”破天荒地没有唠叨,他肯定是被我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接下来的一次考试,我从第三名降到了第十三名。拿到成绩单后,我一个人躲在房里哭得一塌糊涂。这时“唠叨大婶”走了进来,递给我一张纸巾,说:“擦干眼泪!”我抽泣着擦干眼泪,他让我坐在他的对面。我知道他又要开始唠叨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他竟说了一段我这辈子也无法忘记的话。他伸出一只手,紧握着,说:“人的一生就像一个拳头。”接着,他伸出大拇指,说,“人的一生中有开心的事,就像有大拇指。”然后伸出小拇指,说,“也有不开心的事,就像有小拇指。要想握紧拳头,不能没有大拇指,也不能没有小拇指。五个指头齐全,拳头才能握得紧。同样,人的一生要精彩,就不能没有开心的事,也不能没有不开心的事……什么是挫折?挫折就是通往胜利路上的烟雾,它会蒙住你的眼睛,让你看不清前面的路。这时候,你只得停下来,想想该怎么走。想好以后,雾散了,路也好走了。(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详细刻画,妙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他”对“我”的关心、爱护和鼓舞。)

从那以后,“唠叨大婶”更加唠叨了。我考好了他唠叨,考差了他也唠叨,快乐时他唠叨,心烦时他也唠叨,每次都要唠叨到我俯首帖耳为止。不过,在他的唠唠叨叨中,我的确变得越来越成熟了。

对了,说了这么多,聪明的你,一定早就猜到“唠叨大婶”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我爸—我人生的指路明灯。(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一句“我人生的指路明灯”,更是升华了文章主旨,真切地道出了“我”对爸爸的感激与爱。)

【名师点评】

事例典型。作者开篇便巧设悬念,引出一个特爱唠叨的人物形象;接着又精选事例,精彩、传神地表现出爸爸的性格特点以及对“我”的关心和呵护;结尾又不忘点题,传达出“我”对爸爸的感激和爱。

语言生动。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丰富多样,时而诙谐幽默,时而俏皮可爱,时而深刻隽永,时而温情四溢,使得文章语段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可见作者在语言组织上是花费了一些心思的。

我是“妖精”

模仿技法————叙述完整、个性十足

我是妖精!

别怕!也别急着转身去找那七十二变的孙行者,我并不是那堆白骨化成的真妖精,而是温柔可人的姚鑫也。

要知详情,且听我慢慢道来!【 个性十足。诙谐幽默】

我的名字叫姚鑫,很好听很上口是吧!只因为有一天晚读的时候,我读书太投入,邻桌叫了几声我都没入耳,她就不厌其烦地接着叫。这时,我们班的调皮大王吴勇听出味儿来了,大叫道:“哇,姚鑫,听起来真像‘妖精’!”从此,在他的提醒和带动下,我们班的同学一哄而上,纷纷叫我“妖精”。真是气煞我也!【“我”的外号的由来】

要知道,我可是班上有名的“淑女”,再这么叫下去,对我的声誉可不大好啊!万一被老师听到追究下来,还以为我做了什么错事呢!这可怎么办?【无可奈何】

可是越冷越起风,我越生气越忌讳这“妖精”的外号,他们就叫得越有味。

罢!罢!随他们去叫吧!只要他们有劲,只要我行得正站得稳,才不怕影子歪呢。【生性敏感而又懂得宽容】

奇怪,我的心态正常以后,他们再叫,我一点儿也不反感了,有时反而觉得挺亲切的。“妖精”也挺好的,对吧?我就是个不害人的乖妖精!如果当年的妖精都像我这样,也用不着孙悟空师徒四个经历那九九八十一难了。【慢慢地接受了】

不过,果真是那样,小朋友们就看不成精彩纷呈的《西游记》了,那又该怨我这“妖精”太好了。得,还历史真面目吧。

可事情并没完,有个周末,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因为赶作业晚归,走在回家路上,暮色渐浓。我赶紧加快脚步往前冲,前面有个人影,走近了认出是低年级的小学妹。我笑眯眯地招呼一声欲与之同行,哪知她回头见我撒腿就跑,我越喊,她越发慌不择路。

我暗自纳闷,幸好前面就是村庄,离我家也不远了。

“妈呀,你看,妖精来了!”路边人家门前,刚才见了我落荒而逃的小学妹这时正紧紧抱住她的妈妈对我指指点点。

走到眼前,我捋了捋被雨水淋湿的长发,对那母女俩莞尔一笑,吓得小女孩一下子钻进她妈妈的怀里,恐怖地叫着:“妖精,人家都叫她妖精,妈,你看她多像妖精!”

“孩子,快别瞎说,好端端的漂亮姐姐怎么会是妖精?下次不许这么没礼貌了……”

哇!我这“妖精”还日久成真了!记住了,下次不能再这么叫我了,得还我姚鑫本来“名”目!你若不肯,万一有一天不小心被我吓着,可别怪我就是了。

【名师点评】

叙述完整。本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首先介绍了“我”的外号的由来,然后讲述“我”由抗拒、恼怒,到慢慢接受,再到觉得亲切、高兴的过程,有头有尾,十分完整。

个性十足。诙谐幽默的语言、轻松明快的节奏是本文最为出彩的地方之一。比如“真是气煞我也!”“罢!罢!随他们去叫吧!”“得,还历史真面目吧。”等语句,将一个生性敏感而又懂得宽容的少女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十分生动传神、活泼有趣、个性十足。

无声电话

模仿技法————感情真挚、细节动人

一张张电话卡,是牵扯不断的难舍与牵挂。

——题记

【题记交代主旨】

不知什么时候,家里多了一部固定电话。

可我要离开家,走出大山,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上学了。

上车时,她想送我。我说:“你不要去了,家里忙着呢。”她无语,只是点了点头。她那乡下妇女的寒碜模样,我才不想让她去丢脸呢。【沉默无言,无声的爱】

独自一人提着大包小包,好不容易来到学校。等所有手续办理完毕时,我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看到许多同学都由妈妈爸爸一起送来,恨自己为什么不生长在城市,恨自己为什么没有一个漂亮的妈妈。

新鲜好奇一段时间后,终于想家了。

拨通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小弟。他说,她下地去了,还说,她时常望着电话发呆。

宿舍里安装的都是IP电话,没有来电显示,无法看到对方的号码。【为下文做铺垫】

有一天,一位同学接到电话,问“谁啊”,对方马上把电话挂了。

“打错了吧?”大家一致认为。如此电话,已有好几次。

那一天,我有些不舒服,便在宿舍休息。

“丁零零……”电话又响起。

我拿起电话:“喂,请问你找谁?”【照应“IP电话,没有来电显示”这句话】对方话筒里几声“噢噢噢”的声音算是进行了回答,【细节描写,此时无声胜有声】然后就是一阵无言与寂静。我大声告诉她,以后不要打电话来,我有事会往家里打的,然后就“啪”一声把电话给挂了。

有一天,门卫告诉我说,有人给我送来一些东西。我到传达室一看,是几瓶我最爱吃的辣酱,两双露指的手套和毛线袜,还有几双自制的鞋垫。

“谁送来的?”

“一位农村妇女,她什么话也没说,只把这些东西与一张写有你班级和名字的纸条交给了我。”【为“我”送生活用品,默默地关心着“我”、爱护着“我”】

我谢了他后,就回宿舍了。

不久后,我又收到门卫送来的东西,这次除了一些我爱吃的东西外,还有几张电话卡。

我拨通家里的电话,还是弟弟接的,我问她去哪儿了,他说:“去学校了,你没有看到她吗?”

我来不及挂上电话,便急忙下楼。刚到楼下,就看到一位妇女已从门口出去。望着她步履蹒跚地混在人群里的背影,【动作细节描写,突出母亲年迈,仍然对我关怀备至】我所有的愧与疚、悲与痛,全都如决堤的海,滔滔而下……

这就是我的妈妈,我的哑巴妈妈!’

【名师点评】

感情真挚。为了维护“我”的自尊,“她”用爱的另一种形式——无声的言语给“我”打电话、为“我”送生活用品,默默地关心着“我”、爱护着“我”,无不体现着“她”对“我”深沉、浓厚的爱。当作者点明这位沉默无言的“她”就是“我”的母亲时,所有情绪得以强烈爆发。感情真切、温暖,震动心灵,感人肺腑。

细节动人。细致入微的刻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如电话那头传来的“噢噢噢”、母亲步履蹒跚地混在人群里的背影,等等,将一个无法用言语表达、难以用行动证明却为女儿默默付出一切的母亲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令人动容不已。

奶奶的叹息

模仿技法————人物形象真实丰满、细节刻画精彩传神

奶奶没上过一天学,小时候揭不开锅的生活窘境让她只能偷偷藏在门后,从门缝眼巴巴地望着男孩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奔向学校的情景,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之中,奶奶才会不舍地收起那怅惘的目光。【细节描写,小时候偷看男孩们上学时怅惘的目光,一种内心渴求知识的心理】

奶奶时常与我说起此事,有多少次,我也记不清了。但每次奶奶回忆往事之后,总会拉出一声老长老长的叹息。岁月的沧桑,童年时莫大的遗憾,尽在这一声长长的叹息之中了。

晚上放学回家,我便迅速拿出作业,在台灯下全神贯注地做着,不觉得时间的飞速流逝。突然一声长长的叹息打断了我的思路。

回头一看,原来是奶奶在我旁边,专注的目光凝视着台灯下的课本,微笑着的眼睛又带着一丝歆羡。不知过了多久,奶奶才冒出一句:“快去吃饭吧!”【第二次写奶奶的羡慕的目光】

吃完饭后回到房间,我被眼前的一幕怔住了。台灯下闪耀着无数根晶莹的白发,还有椅子上端坐着的沧桑的背影。奶奶竟在翻看着我的书。莫名其妙的我走上前去:“奶奶,你在做什么呀?”奶奶意识到我的到来,连忙放好书,离开座位,目光仍紧紧拴在书上,然后低声说了一句:“你能教我认字吗?”【被“我”发现后,不忍离去、仍紧紧拴在书上的目光】

我……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的请求吗?简直不可思议,我愣住了,不知所措。站在一旁的奶奶似乎着急了,见我久久不回应,连忙说:“放心,放心,我不会耽误你太多时间,你每天只需教我一个字。”我慢慢回过神来,可依然很疑惑,奶奶为什么想学认字呢?一天一个又能有多大帮助?……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很快解释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只想多学一些字,能方便看懂电视剧,平时买东西也不会上当受骗。一天一个字,十年便可知三四千字,足够我好好生活了。”【语言描写,奶奶表达想要学习的道理】听了奶奶的解释,我若有所悟,再看奶奶急着等待答复的样子,我终于同意:“好吧,我教你认字。”听完我的话,奶奶的眼睛顿时放出异样的神采,完全不见平时的浑浊,脸上的皱纹挤成一朵怒放的花,可高兴了,这是我平生所没有见过的。【“我”答应教她认字后,大放异彩的目光。】

打那之后,我家又多了一位学生,也多了一位老师。每天晚饭后,台灯下总会有几缕银发闪耀,这似乎成了家中最亮丽的一抹风景。奶奶的叹息似乎不见了,布满皱纹的脸总会捏出几朵鲜花。我能感受到,奶奶学认字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看电视剧买东西。

只是前不久,我又听到了奶奶久违的叹气声。邻居的男孩不听父母的劝告强行辍学,整日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每次看到他,奶奶总会无奈地叹息,然后陷入默默的沉思中。

【名师点评】

人物形象真实丰满。这是一篇暖人心房、令人深思的写人佳作。文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大量刻画,为读者塑造出一个对知识极度渴求的老人形象,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富有感染力,引人反思。

细节刻画精彩传神。精彩、传神的细节刻画堪称本文的一大亮点。比如四次抓住奶奶的目光进行描写:一,小时候偷看男孩们上学时怅惘的目光;二,“我”写作业时,凝视着课本的羡慕的目光;三,被“我”发现后,不忍离去、仍紧紧拴在书上的目光;四,“我”答应教她认字后,大放异彩的目光。在作者细致入微的笔触下,这些目光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表现出奶奶热爱知识、求知如渴的形象,动人万分。

“完全正确”的胡老师

模仿技法————角度丰富、语言质朴

今年夏天,我们怀着满腔壮志走进了新昌中学。我很喜欢这个学校,因为这里有许多学识渊博的老师。数学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开篇直接加代所记的人物,入题快,不拖泥带水】

数学老师姓胡,他有些谢顶,前额光亮光亮的,一看就感觉他学富五车;他常常穿着笔挺的西装,双手背在后面,显得沉稳、庄重,很有老师的风范,但配上灿烂如阳光的笑容,一看便知是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人物肖像描写,突出老师的和蔼可亲】

经过几天的相处,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喜欢上了他,更喜欢上了他的那句“完全正确”。

他上课喜欢说“完全正确”,特别是在同学正确地回答出问题之后。他的语音语调也很有特色。有的同学一边听课一边画“正”计算他说“完全正确”的次数。一节课下来有好几个“正”,几天下来,一张纸上已经繁星满天了。有的同学在课下学起了胡老师,一时间“完全正确”成为流行语,其流行程度比当初的《双节棍))有过之而无不及。【正面描写。通过口头禅一——“完全正确”进行详细刻画】

一天下课,我问同桌,下节是什么课,她一句“完全正确课”听得我一愣一愣的,等我反应过来,我也只能感叹她的运用能力了。确实,“完全正确”已成为数学课的代名词。

不仅如此,“完全正确”也使数学老师人气高涨。每次老师让我们写关于老师的文章,许多同学都写他,而且不忘那句“完全正确”。这事连班主任都知道了,偶尔她也来一句“完全正确”,虽然不是那么有声有色,但也能引起不小的反响。

所有的同学都盼着上“完全正确”课,那一句“完全正确”往往可以达到十个笑话的效果,引得全班哄笑一阵。但面对不知所以然的胡老师,谁都没有道破。可自从那次周记以后,胡老师仿佛在故意避开“完全正确”,使同学们大失所望,后悔不已。

一次胡老师上课上得高兴,加上一位同学答对了问题,他一时兴起,就冒出“完全”两个字,同学们一听,目光立刻齐刷刷地射向他,竖起耳朵就等着“正确”。然而,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顿了一下,吃力地转弯,之后接了一句“对的”。尽管如此,还是引得一阵哄笑。胡老师坚持了几天后,还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笑去吧”。【侧面描写,即同学们盼望上胡老师的课、课间争相模仿口头禅,体现出“我们”对胡老师的喜爱。】

胡老师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他的招牌笑容,他仿佛一天到晚都在笑。他的心情写在脸上:他微笑说明心情很好,他不笑说明他生气了,他皱眉说明他就要爆发了。

胡老师的数学课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而且使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他就是我们“完全正确”的胡老师!

【名师点评】

角度丰富。作者精选角度,通过正面描写,即抓住胡老师极具特色的口头禅一——“完全正确”进行详细刻画,还有侧面描写,即同学们盼望上胡老师的课、课间争相模仿口头禅,体现出“我们”对胡老师的喜爱。

语言质朴。本文大量运用质朴的语句,将胡老师热爱教育事业、温文尔雅的人格魅力娓娓道来,表达了对胡老师的热爱。

老师朋友

模仿技法————标题抢眼、描写贴切

朋友,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朋友的牵挂伴随着你,只要有朋友的笑声伴随着你,只要有……你就不会孤独,不会伤心,不会害怕,不会……把耳朵靠近我,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有一个朋友,一个既是大人,又像是个小孩子的大朋友。

嘘!别出声,他来了。乌黑的头发,坚毅的脸,严肃的眼光却总遮不住满身“孩子气”。他,就是我的科学老师,虽然觉得用“友”称呼自己的老师有些“放肆”,可我和我的同学还是禁不住地要叫他“老师朋友”。老师?朋友?这怎么能联系到一块呢?

升入初三,同学们脑袋里的弦从早到晚都绷得紧紧的,这样怎么行呢?老师自有他的一套。上课了,他可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板着脸上课,而是像老朋友似的和我们聊天。有时,同学们捧腹大笑;有时,个个认真做笔记;有时,又都低头思考着老师的提问……

我们总是能学到很多的课外知识。比如最吸引我们的魔术,在老师破解后是那么简单。他说:“想要知道这些破解方法啊,最好的办法就是学好科学。”这不,轻轻松松的,最头疼的化学啦、物理啦……全都攻克了。下课后,教室里不知谁说了一声:“老师简直和我们一样成孩子啦!”

就是就是,他就像我们这些小鬼一样,鬼点子多。看,我们教室后面有两句话:“不哭不累,初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这句话给力吧!我们的老师正是这么给力,时刻给我们带来动力。

怎么样?服了吧!这就是我的老师朋友。老师朋友说还要领着我们披荆斩棘奔向中考前线呢!看,老师朋友又在黑板上和我们同步写化学方程式了呢。

【名师点评】

标题抢眼。本文标题十分抢眼、醒目,一个“老师朋友”既突显出老师与学生间那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又让人疑问连连,渴望探明这位老师到底有哪些“法宝”,能如此受学生欢迎,足见作者的心思细腻。

描写贴切。作者多次采用侧面描写,如“有时,同学们捧腹大笑;有时,个个认真做笔记;有时,又都低头思考着老师的提问……”客观而真实地反映出老师的幽默、机智,自然流露出“我们”对老师的喜爱,让行文富有说服力。…………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作文专题 01 写人篇-初中语文写作专项之记叙文精品范文 https://www.0516ds.com/51895.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