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生物热点及重难点专项训练
重难点03 生物与环境
知识梳理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我们判断的依据是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需求(________);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从外界摄取营养(________)。②生物能进行________(如: 鲸浮出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 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________(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________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________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和其他生物相比:不具有细胞结构)
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________: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多种因素。
(二)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________: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寄生、________、共生等)
“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________对生物的影响;“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________对生物的影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________因素对________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因素对________影响。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种生物的________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生物在________的同时,也在________。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
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反过来,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生物。 |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与联系: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________。
2、组成:非生物部分: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
生物部分:________(绿色植物)、________(动物)、________(细菌和真菌)。
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________。如:草→昆虫→食虫鸟→蛇→鹰。
2、________________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________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3、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起点是绿色植物,单方向流动,且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10%-20%传给下一环节,形成金字塔,这属于________的特点。物质在生物界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是________的特点。
(注)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________。
2、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________(或捕食者)。
3、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4、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___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__,自动调节的能力就________;
命题趋势
1.主要考查对生命现象的认识。经常出一些结合生活实例来进行判断生物的生命特征,题型比较简单,一般为填空或选择。
2.主要考查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的认识。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考查,强化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运用。学会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题型比较简单,一般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3.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这几部分内容经常是结合在一起以分析说明题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查。通过对教科书有关图表的拓展的考查,突出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4.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生态系统各个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以综合题形式考查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摄取的食物关系,以填空题形式考查食物链书写。
【例题分析】
【例题1】小明家的狗生了四只小狗,出生几小时后便能吃奶。两个月后,小狗体重达到了2.5公斤。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
①能生长发育②能繁殖后代③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④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例题2】下列谚语或诗文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例题3】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蚯蚓是生产者,蝗虫是消费者
B.“蝗虫→食虫鸟→鹰”是其中一条食物链
C.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则兔的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
限时检测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B.通电能运动的机器人
C.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D.不断传播的电脑病毒
2.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树、儿童、黄蝶、菜都是生物,下列不属于这些生物都具有的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作用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下列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岸边的柳树长出嫩芽和新叶——生物能繁殖后代
B.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似朝霞,有的白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一种生命现象。下列词语中体现了生命现象的是( )
A.冰雪融化 B.昼夜交替 C.雨后春笋 D.阳光灿烂
5.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我市今年春旱严重,由此对农作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6.下列语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7.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杂草和玉米互利共生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D.青蛙的生活与昆虫有关,与温度、水分、空气等无关
8.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履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蚯蚓能翻耕土壤 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
C.夏天温度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D.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
9.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10.农田中的杂草和农作物争夺阳光、水分,这说明杂草和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捕食 C.共生 D.竞争
11.骆驼刺、梭梭等沙漠植物的根系非常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这说明(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1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13.如图表示可可西里的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B.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狼
C.藏羚羊、金雕、高原植物都属于消费者 D.若鼠兔数量减少,狼的数量也立即减少
14.某草原被难以分解和排出的重金属物质镉污染,在食物链“草→虫→食虫鸟→蛇→鹰”中,体内镉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草 B.蛇 C.食虫鸟 D.鹰
1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此相关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蝉→螳螂→黄雀 B.植物→蝉→螳螂→黄雀
C.螳螂→蝉→黄雀→细菌 D.阳光→植物→螳螂→蝉→黄雀
16.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除甲外,其余生物都是消费者
B.丁与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C.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中有4种消费者
D.该食物网没有分解者,戊获得能量和积累毒素最多
17.下列有关生物圈、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荆州城的护城河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C.“昆虫→青蛙→蛇”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一个鱼池中的全部鲫鱼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18.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下层
C.生物圈的各种成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19.塞罕坝被誉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努力,塞罕坝由荒原变成万顷林海,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图是塞罕坝生态系统的一角,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___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猫头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青蛙的发育方式为________发育;按照体内有无________,将蝗虫与其他动物分成两类。
(4)与曾经的荒原相比,现今的塞罕坝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结构更加复杂,________________ 能力增强。
(5)塞罕坝万顷林海中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6)塞罕坝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共同参与生物圈碳循环,图中表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过程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0.某校生物学老师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生态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选取铜钱草、水葫芦等植物放入生态瓶中,作为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
(2)放入植物时应注意互不遮挡,是为了使植物能充分进行________(填序号),
(3)为防止滋生蚊虫,可放入孔雀鱼吃掉它们的卵和幼虫,孔雀鱼和蚊子的关系是________。蚊子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生殖,其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________和成虫四个时期。
(4)生态瓶可视为小型的生态系统, 那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5)孔雀鱼和水葫芦都是外来物种,容易造成________入侵,请勿随意丢弃。
…………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我们判断的依据是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需求(自养);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从外界摄取营养(异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 鲸浮出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 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和其他生物相比:不具有细胞结构)
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