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一、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1、人的呼吸
⑴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是指人体或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生理现象。
⑵呼吸频率: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成人平静时的呼吸频率为16~18次/每分钟,少年平静时的呼吸频率大约为20次/分钟。
2、植物体的呼吸
⑴植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植物体所有活着的部位都能进行呼吸。
⑵在萌发的种子、幼小的果实和生长旺盛的叶片里呼吸作用最强。
⑶大气中的氧和植物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从叶片的气孔进出,植物的根毛可以与土壤中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3、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
⑴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⑵公式: 活细胞
氧气+有机物 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
⑵实质: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 把储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⑶自然界里,绝大部分生物体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都是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完成。缺少氧,呼吸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⑷英国化学家法拉第把呼吸比喻为“生命现象的燃烧过程”。储存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燃烧”释放的能量主要表现形式有:热能、发光、电能等。
4、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⑴提出问题:有机物中能量的释放与呼吸有关系吗?
⑵作出假设:有机物中能量的释放与呼吸有关系。
⑶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测量在平静时的呼吸频率;伴随音乐节奏,每人迅速起蹲1分钟;迅速起蹲结束后,立即测量呼吸频率;结果记录在表中,计算各表中平均值,比较人体在三种状态下的呼吸次数是否有差异。
⑷结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密切相关
⑸想一想:这三种状态哪一种消耗能量多?消耗能量多少与呼吸频率有关系?
(答案:剧烈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要比平静状态下 多 ,消耗能量的多少与呼吸频率成正比。)
5、验证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⑴实验步骤:①取两只保鲜袋,密封袋口。A袋内装入新鲜蔬菜;B袋内装入空气。②将两只袋子都放到黑暗处,一天后取出。③把A、B袋内的气体分别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锥形瓶中。
⑵实验现象:A袋内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袋内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⑶原理: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⑷结论: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⑸实验中B袋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中为何要把袋子放在“黑暗”处24小时?(答案:设置对照组,起对照作用。植物黑暗处,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6、验证植物呼吸需要消耗氧气
⑴实验步骤:①取两只广口瓶,装入蔬菜后,密封瓶口。甲瓶装入用沸水处理过的蔬菜;乙瓶取等量的新鲜的蔬菜。②放在温暖处,并封闭、遮光处理24h。③分别将点燃的蜡烛迅速伸入到甲、乙两瓶中。
⑵实验现象:甲瓶里蜡烛燃烧很好,乙瓶里蜡烛火焰明显变小或趋于熄灭。
⑶实验原理:氧气可以助燃。燃烧的物体在有氧的情况下,能够继续燃烧,而在二氧化碳较多、氧气量不足的情况下,就会熄灭。
⑷实验结论:植物呼吸需要消耗氧气。
⑸实验中甲瓶的作用是什么?为何要把两瓶放在温暖处,并封闭、遮光处理24h?
(答案:设置对照组,起对照作用。植物放在黑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掉氧气。)
7、能量的释放形式和利用
⑴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用于维持体温(能够使生物体内或者周围温度升高);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ATP中,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如睡觉、胃肠蠕动、肌肉收缩、植物开花都需要ATP。
⑵ATP是存在于生物体细胞内的一种含高能量的物质;ATP 是一个能量“贮存库”,又像一个能量“传递员”,直接提供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能量。
8、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
9、“探究种子呼吸过程中释放热量”实验:
⑴提出问题: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热量吗?
⑵作出假设: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热量。
⑶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①提前一周准备一些干种子:A浸泡种子,让种子萌发;B煮熟的种子。
②上课前两天,将萌发的种子、干种子、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在保温瓶中,插入温度计,用棉花封口,记下起始温度、
⑷实验记录:萌发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热量,死亡种子无法呼吸,不能产生热量。
⑸结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⑹想一想:潮湿种子产生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来源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潮湿的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
10、种子晒干、冰箱储藏是降低呼吸作用;农田雨后排水、松土是增加土壤中氧气。
二、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使空气温暖、湿润、清洁,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它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场所。
2、肺位于胸腔,呈半圆锥形,左肺2叶,右肺3叶,成人平静时呼吸频率16-18次/分钟。
3、肺泡适宜气体交换的特点:
肺泡多;肺泡壁薄;肺泡外有毛细血管,与肺泡壁一样,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人体的呼吸是指外界的气体和肺泡内的气体进行交换,这个过程依靠呼吸运动来完成的,其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生理活动的过程。
5、呼吸运动由人体胸廓和呼吸肌完成;胸廓由脊柱、肋骨和胸骨组成;呼吸肌由肋间肌和膈肌组成;肋间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是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分割胸腔和腹腔的肌肉。
6、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装置:
⑴玻璃钟罩代表胸廓,气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膈,玻璃管代表气管和支气管。
⑵用手顶橡皮膜,使膈顶部上升,代表膈肌舒张,胸廓容积减小,气体排出气球。
⑶松开橡皮膜时,使膈顶部下降,代表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气体进入气球。
7、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吸气和呼气。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升;膈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变大,外界气体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变小,肺内气体排出
9、分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变化
⑴吸气时用夹子夹住B管目的是什么?试管甲中石灰水有无变化?
答案:夹紧B管,空气只能进入甲试管,由A管进入人体。
甲试管石灰水不变浑浊,能验证吸入的气体是氧气。
⑵呼气时,用夹子夹住A管目的是什么?试管乙中石灰水有无变化?
答案:夹紧A管,空气只能进入乙试管,由B管进入人体。乙试管石灰水不变浑浊,能验证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⑶根据P121“人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比较表”,分析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发生怎样变化?分析原因。
答案:人体吸入气体中含氧气多,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增多,因为人体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利用氧把有机物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10、气体交换
⑴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气体扩散来完成的。
⑵气体都能从浓度 大 的地方向浓度 小 的地方扩散,直到两边浓度 平衡 为止,这就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⑶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 一 层细胞组成,所以气体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内,要穿过 二 层细胞。
⑷人体内气体交换包括 肺泡 里的气体交换和 组织 里的气体交换。
⑶气体交换过程:
A肺泡处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进入其周围毛细血管,二氧化碳则相反;
B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氧气由其周围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则相反。
11、肺活量的概念和意义。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