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科版生物中考专题复习背诵知识点清单
专题一:显微镜和科学探究
生物与生物学
1、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大多都由细胞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3)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4)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5)生物都能繁殖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6)生物能够呼吸、排泄;
7)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2、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叫生命科学。
3、科学探究最基本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实验是检验假设、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5、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增加;水温降低,金鱼呼吸次数减少。
常温下的一组是对照组;水温变化的一组是实验组。
6、科学探究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对照实验原则)
实验组:接受变量处理的或人为改变条件的;未知结果的。
对照组(作为衬托):
处于自然状态或理想状态的;不接受变量的或未经处理的;已知结果的。
②除了要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都要保持相同,并且控制在适宜状态,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单一变量原则)
③实验中经常要重复测量几次,对这几次的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偶然因素引起的 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平行重复原则)
显微镜
1、认识显微镜
(1)机械部分:看显微镜结构图,要会结构名称。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
2、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薄而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
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对光:(三转)
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放置切片标本:
A、 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 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侧面看着物镜下降,防止压迫标本、破坏镜头。)
(4)观察: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逆时针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收镜:(一垂一降两旁两后)
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擦镜头要用擦镜纸),反光镜垂直,镜筒下降最低处,物镜偏到两旁,压片夹转向后方,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4、显微镜重点知识
(1)显微镜成的是倒像。如p在显微镜里看到的是d(判断方法:将试卷旋转180度)。
(2)镜筒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成反比)
物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正比)
(3)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污点有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装片上。
转到目镜,污点移动→在目镜上;
转到物镜,污点移动→在物镜上;
转到目镜和物镜污点都不移动→装片上。
(4)玻片与物象的移动: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就往什么方向移动。
(5)显微镜高倍和低倍下的区别:
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显微镜的发明者:罗伯特·虎克;1665年,罗伯特·虎克最早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胞”。
2、细胞学说的创建者:施莱登、施旺(德国)。细胞学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玻片标本分类:①切片 ②涂片 ③装片
4、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
植物:擦――滴(清水)——撕(内侧)——展――盖(减少气泡)―― 染(稀碘液)―― 吸(吸水纸)
动物:擦――滴(0、9%生理盐水)——刮(口腔内侧壁)——涂――盖―― 染(稀碘液)―― 吸
注意:滴加生理盐水/清水的目的:保持细胞形态。 漱口用凉开水。
滴加稀碘液(碘酒)的目的: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例题: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用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和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另一侧缓缓放下。
5、细胞的结构:
A:细胞壁:支持、保护
B:细胞膜:保护作用,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在显微镜下不易看到,因为紧贴细胞壁)
C:细胞核:遗传信息库,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即DN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D:细胞质是一种透明胶状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内有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95%来自线粒体,它被人叫做“动力工厂”。
E: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制造工厂”、“能量交换站”。
F: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多种物质,如糖分、色素等(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使枫叶变红的花青素也液泡里)。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
6、植物、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线粒体。
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植物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只有线粒体
例:在蚕豆根和叶的细胞中,分别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结果: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的生长(结果:细胞体积增大)。
2、细胞分裂的顺序: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细胞壁)。
3、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分裂后的两个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相同。比如:原来的细胞有12对染色体,后来的两个细胞也各有12对染色体。
4、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但不能无限长大。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液泡: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5、细胞的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
多细胞生物体中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在分裂过程中,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具有分裂能力,绝大多数失去分裂能力。
6、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植物体的组成
1、植物的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机械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
3、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4、叶的结构: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养料。
人体的组成
1、从外形上看,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颅腔和体腔。
体腔由膈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胸腔有心脏、肺等器官,腹腔有胃、肠、肝脏等器官。臀部的外上部由于没有大的神经和血管通过,常常被选作肌肉注射的部位。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物活动,就构成了系统。
3、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4、人体的八大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各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单细胞的生物体
1、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中特点:
(1)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2)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动物)、变形虫(动物)、眼虫、酵母菌(真菌)、衣藻(植物)
2、草履虫
1)形态:像倒转的草鞋底。
2)结构: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
3)生命活动:(具有应激性:趋利避害)
运动:纤毛摆动 营养:食物细菌、单细胞藻类,在食物泡中消化吸收。
排泄:伸缩泡、表膜
呼吸:表膜 生殖:细胞分裂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了解)
草履虫与植物细胞相比,它没有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和变形虫容易培养、繁殖快,是研究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的好材料。
眼虫可以监测环境污染。
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生产面包、馒头和酿酒,也可制药。
疟原虫寄生在人的血液里,使人患疟疾,有些单细胞生物能污染环境、危害渔业。
专题三:生物与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
1、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有水域、陆地,有炎热、寒冷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
2、对于每种生物来说,影响它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 和 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
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同种生物之间可以是种内互助也可以是种内斗争,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
异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也是如此(种间关系:互助、竞争、捕食、寄生。)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
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2022年苏科版生物中考专题复习背诵知识点清单(江苏)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