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小说散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附答案(江苏)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2日
资源编号 24444

专题09 小说散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附答案(江苏)

2022-02-24 中考 0 2,74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专题09 小说散文阅读

一、中考真题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渑池来信

于德北

①就在今年秋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渑池的挂号信,信封里,是一封寄自日本的没有启封的信,上面赫然写着我的名字。

②那是一封写在樱花笺上的长信,有七八页之多,字体娟秀。“于老师,您好!之所以将给您的信由老家河南邮转,实在是我想唤起您的一段回忆。我刚刚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毕业,近期即将回国从事中日文学比较研究,我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您,并把我刚刚翻译好的您的一百二十五篇小小说交由您过目……您还记得吗,那个站在梨树下看您吃梨的河南小女孩……”

③啊!那真是一段温馨的回忆啊!只是时间太久,我几乎把它忘记了。

④二十年前,我由团省委转业,调入《深情》杂志社工作,接到一个采访任务,尽可能全面地采写女孩读书难的问题。这次采访难度大,且辛苦,我由甘肃、陕西一路走来,最后来到了河南的三门峡市。本来在这里是没有采访任务的,我只想假公济私转道看看三门峡,感受一下“梳妆台”的宏伟和壮观。我如愿以偿,当面对大坝、面对黄河的时候,我知道,不虚此行。

⑤恕我孤陋寡闻,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便学到过仰韶文化,但如果不是当地朋友介绍,我实在没记得它的初发现地就在河南,更不知晓,它就在三门峡市下辖的渑池县,而我现在距离它也就百余公里的路程。如此大好的机会怎能放过,我十分轻易地原谅了自己的孤陋寡闻,转而为自己的“博闻多识”而沾沾自喜。当下由朋友安排,驱车去看彩陶。人如果过于得意,上帝一定会给他一点小小的惩戒吧。车程过去大半,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小车抛锚了。等待修车的时候,我们坐在车里吸烟,初秋的蝉鸣噪耳,一支烟只吸了半截,我便丢在脚下,一个人信步往村庄里看风景。我就这么一个习惯,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总喜欢四处走走逛逛。

⑥走过几户人家,均敞着门,偶见鸡犬进进出出,对我的到来并不稀奇。河南产枣子,这里几乎家家种有枣树,微风拂过,半青半黄的枣子左右摇动。正漫步间,忽一道明丽的色彩映入眼帘。有一个略显残破的院子,这个院子里没有枣树,却偏偏立了一棵丰茂的梨树,树上的梨子拳头大小,静垂在枝叶间像一只又一只的铜铃。

⑦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怯生生地看着我。

⑧“你好。”我问候她。她并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地回头向屋门处望。随着她的目光去寻,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孩子从屋里出来。我赶紧掏出名片递过去,表明自己不是坏人。我指指树上的梨子,做出喜欢的样子。那妇女点点头,我以为得到了她的许可,便摘下一个梨子,擦也不擦地咬上一口。梨子尚未熟透,但香甜的汁液盈了满口。那个女孩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可我并未发现这其中的诧异,满心欢喜地坐到她正写作业的小桌旁,翻动她的作业本,做出一副十分关心的样子。这是一些什么样的本子呢,正面写完背面写,先用铅笔写,再用钢笔写,字迹工整,却如蝇如蚁,密密麻麻。

⑨我急忙向那中年妇女问寻,才知道,这一家人是村里的贫困户,地少不够种,男主人本来会唱蒲剧,农闲时可唱野台子戏,可是两年前,野台班子因车祸而鸟兽散,男主人病倒在床,这人家,风雨飘摇中又雪上加霜……

⑩“那梨子是卖了供娃上学呢。”妇女说。我一下恍然,手握半只梨子僵立在那里。好半天,反应过来什么,奔踏着出门,一路来到村中的小卖店,把这店里的本子和笔全部买了下来。是的,我把这些本子和笔全都送给了那个女孩。另外,还以赔梨为名义,把五百元钱交到那女孩的妈妈手里。

⑪这就是那件事情。

⑫当朋友来寻我,告知车已修好,可以启程,而也即将启程的时候,我们的身后响起了清亮亮的一段唱腔——“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走出来保国良臣……”那女孩一边唱,一边哭,一边向我们跑来,跑到近前,深深地给我鞠了一个躬。朋友说:“老于,娃给你唱蒲戏呢。”

(选自《北方文学》2020年22期,有删改)

(1)文章从一封信写起有什么好处?

(2)第⑥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这是一些什么样的本子呢,正面写完背面写,先用铅笔写,再用钢笔写,字迹工整,却如蝇如蚁,密密麻麻。

②我一下恍然,手握半只梨子僵立在那里。

(4)最后一段可否删掉?为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声“喵喵”

黄咏梅

①小黑弟弟目测不到一岁。遇到他的时候,肚皮瘦得像刀片,通体黑毛都遮盖不住一身骨架,如果不是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他看起来有点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在我们单元楼下徘徊,而且不怕人,懂得朝人喵喵,释放出与人社交的信号。

②小黑占据了我们楼下的地盘,朝每个进出的人“喵喵”,以此获得善良的人的喂食。每天吃过晚饭,我用一次性纸碟装上猫粮,下楼如果没看到他,只要稍站片刻,朝着远处喊几声“小黑”,必能看到一条黑影,屁颠颠一路小跑过来,边跑边“喵喵”,发出因为跑动而发颤的欢叫。我不确定他是否知道“小黑”就是他,他应声而来,跑到跟前,先是用脑袋蹭我的腿,接着在地上打滚,朝我亮出他隐秘的肚皮,如果我故意逗他,不把食物放下,他就会双腿直立尽量站得高高的,用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我,萌态可掬,叫人不忍再捉弄他,乖乖将食物送上。放下小黑的食物,我会在小区散步消食,留他独自享受美食,走出好几步远,还能听到他咀嚼时发出嗷嗷的满足的声音,我的心情也随着生起岁月静好的满足。

③如此喂养有一个多月,眼见小黑的肚子慢慢圆润起来。有一天,把食盆放下,照常去散步,不到一百米,想起忘戴耳机,又折返回家。走到楼下,竟然目睹到一场战争。在小黑的食盆边,一只花脸猫,一只大黑猫,距离小黑不到一米的地方,发出此起彼伏的呜呜叫,叫声震天响。三猫对峙,小黑从小小的胸腔发出压抑的鸣叫,只坚持了一会儿,寡不敌众,仓皇逃窜。我赶过去,那两只猫见人即闪。食盆里还没吃到一半,我呆呆地站了一会儿。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在我转身看不见的地方,原来是一次次争食之战。我朝远处喊“小黑”,这次,等得久了一点,那条小黑影还是欢呼着回来了。

④此后,我喂小黑,都站在他身边为他赶走同族的觊觎,以家长的身份撑腰,直到他咽光最后一口粮。但我万万没想到,这种做法给小黑带来的却是灾难。

⑤我们这个单元楼因为小黑的食盆成了猫族的战场,他们抢地盘,先是低声商量,互不妥协,然后高亢地威胁,继而大打出手。有人投诉我喂流浪猫,弄得猫犬不宁。我自知理亏,于是想了个新办法,将小黑引到远离单元楼的一个河涌边,那里没有住宅区,估计他的同族也不会在那里出没。

⑥没想到在河涌边吃过几次,又被那只每日盯梢的花脸猫跟过来了。她总是站在离我们不到五米远的地方,眼巴巴地看着,尝试亦步亦趋接近,出于一种护亲扶弱的人类本能,我竟然狠心地捍卫着小黑的食盆,从不容许花脸猫挨近半步。直到有一次,花脸猫看着大块朵颐的小黑,竟然朝我发出两声低低的喵喵,她叫得很陌生,似乎是在模拟小黑的叫声,眼中闪烁出一种软弱的、服膺的光。我不止一次看到过她朝小黑叫嚣的样子,毛发耸起,目露凶光,眼前的她跟那只母夜叉判若两猫。这叫声使我对她产生了歉疚。在她的字典里,本来就没有“喵喵”二字,她在后天里没能驯化成与人相识、交流,更遑论信任、依赖,但这难道不是一只猫的先天?人总是容易被那些向自己低头甚至谄媚的姿态俘虏。动物从来没有这个法则,它们按照自己的天性攻击、争夺、死守,直到头破血流也不明白。

⑦那次之后,我打定主意,带上两个食盆,一只给小黑,一只给花脸猫。但是,我这个想法最终没有得到实现。我再也没看到过这两只猫。几天之后,我在楼下一块隐秘的石头上,找到了小黑弟弟。他死于一盘掺入了毒药的甜蜜诱惑,死于对人的信任和依赖,而不是同族的威胁。

⑧我自责过很多次,如果不是我为小黑弟弟养成的这种“习”与“惯”,就让他接受自己的宿命,像成千上万的流浪猫一样,觅食、争地盘,苟延残喘两三年,最终死于饥寒交迫,他会不会更快乐?他会不会也能基本地、自然地完成他的流浪猫生?如果是的话,那他朝我毫无保留地打滚、翻肚皮的那些时刻,是不是就不能称之为快乐?对于他来说,我是多么危险的存在。

⑨事实上,现在我走在路上,遇到一只惊慌避闪的流浪猫,我只敢用余光去追随,假如它朝我“喵喵”叫,我就会狠着心转身,逃得比它们还快。我怕自己那些垂手给出的善与爱,施予的不是简单的一饭一水,而是更多的伤害。我暗自发誓,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下辈子当一块石头好了。然而,石头也有可能会遇见猫儿们的一次次弥留之际,那么,如果这真是一种宿命的话,我想,我转世的那块石头,一定会释放出自己最大的热量,温暖地拥抱它们。

18.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完成下表。(第处不超过10字)

小黑的境遇 作者的态度
瘦弱可怜,楼下徘徊 主动将食物送上
(1) 以家长身份撑腰
争抢地盘,大打出手 (2)
(3) 自责,躲避流浪猫

19.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他应声而来,跑到跟前,先是用脑袋蹭我的腿,接着在地上打滚,朝我亮出他隐秘的肚皮。

(2)花脸猫看着大快朵颐的小黑,竟然朝我发出两声低低的“喵喵”,她叫得很陌生,似乎是在模拟小黑的叫声,眼中闪烁出一种软弱的光。

20.文章没有交代花脸猫的下场和去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1.本文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3散文阅读

美丽墓园

刘月新

①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

②最美的坟墓,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墓园。

③跃上47级台阶,跨过大门,镶嵌在纪念馆血红色外墙上似乎还带着声响的弹壳,加上大炮和坦克,以及征战的雕塑,构成了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封面,迫不及待地要帮你解读此次战役的惊心动魄。

④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是一片松树林。棵棵松树挺拔峭立,整齐排列,一丝不苟,像列队整装待发的士兵。树下静静地卧着一排排的坟墓。一个个刚离起地面的小土堆,用水泥抹了周边,上面覆盖一块小长方形大理石卧碑,碑面中央镶着一颗醒目的五星。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名字。

⑤这些数不清的大理石板下面,躺着孟良崮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躯体。他们远离尘嚣,静静地躺在林荫里。这些墓冢只是一个个小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坟墓周围,开满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放眼望去,空旷辽阔,庄严肃穆,青松翠柏掩映的五星点点,点点五星就像一颗颗天上的星辰,每一颗都是一个永垂不朽的英灵。

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你禁不住要屏住呼吸,不敢大声,怕惊扰了这些栖息的灵魂。风抚摸着一座座无名者之墓,树林飒飒作响,几只蜂蝶在林中嬉戏。整个墓园透出一种大美、凄美和壮美,一种少有的朴素之美。

⑦6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彻底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为解放战争中振聋发聩的经典之战。然而扭转战局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孟良崮纪念馆的烈士墓园,在苍松翠柏间,就安葬着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我军壮士的忠骨,共有2865名。

⑧“青松挺拔,可是我战友的身姿?”

⑨“烈士灵前我默默伫立。”

⑩这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一位将军说的两句话。然而将军要伫立的陵墓其实不过是眼前的一个个土丘。他们原本是一个个热血男儿,他们的英雄壮举,成就了当年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战争的惨烈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无名烈士,据说安葬于此的2865名烈士中人与名对上号的只有138名。

⑾来这里拜谒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谁都可以踏进烈士最后的安息地,保护这些英灵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除了人们的敬仰,还有,就是人们鲜花一样的美好生活。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人们都会想象得到,这每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里,都安眠着一个最可爱的人,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无字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他们是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虽然没有豪华坟墓和高大墓碑,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最能代表此刻的心声: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⑿从这个墓区向左跨出几步远,又有几座坟墓,给人的感觉同样是美丽宏伟,震撼人心。站在墓前,当地朋友问我,你可知中国最小的烈士有多大?有多大?出生10天。10天?啊!刚刚学会吃奶,刚刚睁开蒙眬的眼睛来看世界。当时的世界山河破碎,狼烟四起,抗战的硝烟正浓。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第10天时,母亲行刑的时日到了。母亲抱过她说,儿啊,你生下来就没吃过妈一口奶,临走了,就喝妈一口血吧。她瞅定女儿,毅然咬破手指,刹那,仿佛给满腔热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这是何等的壮举?又是何等的惨烈?人世间有多少豪华的坟墓能装得下这种悲壮与豪情?又有多大的石碑能述说得尽他们的英勇与伟大?

⒀又一阵风吹过,在苍松翠柏间留下一丝清凉,就像烈士的英灵在轻语。静静地站在这个墓园里,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从未有过的澎湃。这些整齐排列的小土堆,是人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坟墓,构成了最宏伟、最感人的风景,成为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成为这本无字史书中最为辉煌耀眼的一页。见过很多陵墓,都不曾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⒁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美美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它撑起巨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庇护装点这本沉甸甸的史书?还是想陪伴抚慰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

(选自(人民日报2011–07- 09,有删改)

1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13.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14.第⑿段为什么要交代抗战时期烈土母女临刑前的场景?

15.赏析第⒁段的表达效果。

…………

…………

参考答案

一、中考真题

1、【答案】

(1)呼应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有关女孩的回忆。

(2)交代女孩的生活环境;女孩家梨树与别人家枣树形成对比,暗示梨树对女孩一家的重要性;为下文吃梨、赔钱等情节做铺垫。

(3)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现女孩的字迹工整、密集,突出女孩用纸节约,学习认真,侧面烘托其家庭的贫困。②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我”突然明白了事情原委后的震惊、内疚心理。

(4)不能删掉。故事情节更完整,也使二十年后的来信更具合理性;呼应上文,和之前女孩内向形成对比,突出了女孩朴实纯真和懂得感恩的形象。

【解析】

(1)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文章开头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文章的开头写“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渑池的挂号信”,从结构上看,与文章的标题“渑池来信”相呼应;内容上,引出下文对女孩的有关回忆,同时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文章第6段“有一个略显残破的院子,这个院子里没有枣树,却偏偏立了一棵丰茂的梨树,树上的梨子拳头大小,静垂在枝叶间像一只又一只的铜铃”这一景物描写,首先交代了女孩的生活环境;叙写的女孩家梨树与别人家枣树“微风拂过,半青半黄的枣子左右摇动”形成对比,暗示这棵梨树对女孩一家的重要性;为下文叙写的吃梨、赔钱等情节做铺垫。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字迹工整,却如蝇如蚁,密密麻麻”将女孩的字迹比作蝇、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表现女孩的字迹工整,书写的紧密,表现了女孩学习认真,用纸节约,从而从侧面表现了女孩家庭的贫困。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语句“我一下恍然,手握半只梨子僵立在那里”运用“恍然”“握”“僵立”等形容词和动词,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我”知道事情原委后的震惊,也表现了我因“摘下一个梨子,擦也不擦地咬上一口”而感到惭愧、自责和内疚的心理。

(4)考查文章的句段与主旨之间的关系。

文章中的语段能否删除,要根据文章的材料和主旨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一般来说,不能删除,但不是全部,要结合主旨作综合地分析。从文章的主题看,文章中心之一是要表现女孩的感恩的特点,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女孩“深深地给我鞠了一个躬”,提示了文章的主题;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看,既和上文女孩的父亲会唱蒲剧相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地完整,也使文章开始叙写的二十年后女孩的来信更合情合理;从内容看,女孩的活泼开朗与之前女孩的羞怯内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女孩朴实纯真和懂得感恩的形象特点。

2、【答案】

18.①三猫对峙,寡不敌众②捍卫小黑的食盆③楼下石上,死于投毒

19.①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小黑与“我”亲昵的动作,表现了小黑对“我”的信任和依赖,情节发展上为下文“我”以家长身份为他撑腰、捍卫食盆等情节作铺垫。

②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花脸猫模仿小黑的叫声,想得到“我”怜爱的样子,引出下文“我”计划带两个食盆的想法。

20.①运用留白手法,给读者以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对人类的呵护对流浪动物而言到底是福是祸引发思考;②可能此后再没有遇到花脸猫,因而没有交代其下场;③花脸猫的下场和去向与表达文章主旨关系不大。

21.“喵喵”是拟声词,以猫的叫声作为标题,生动形象,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巧妙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标题是行文线索。揭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更能展现猫的性格特点;使文章叙事清晰,结构严谨。

【解析】

18.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此题可根据提示确定相关段落,再提取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概括时要仿照已有的句子形式。第①题可根据第③段“三猫对峙,小黑从小小的胸腔发出压抑的鸣叫,只坚持了一会儿,寡不敌众,仓皇逃窜”概括为:三猫对峙,寡不敌众。第②题可根据第⑥段“出于一种护亲扶弱的人类本能,我竟然狠心地捍卫着小黑的食盆,从不容许花脸猫挨近半步”概括为:捍卫小黑的食盆。第③题可根据“几天之后,我在楼下一块隐秘的石头上,找到了小黑弟弟。

…………

…………

专题09 小说散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附答案(江苏)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9 小说散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附答案(江苏) https://www.0516ds.com/2444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