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与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朗润(rùn) 应和(yìng) 着落(zháo) 精神抖擞(sǒu)
B、贮蓄(zhù) 莅临(lì) 粗犷(kuǎng) 咄咄逼人(duō)
C、侍弄(shì) 分歧(qí) 一霎(shà) 煞有介事(shà)
D、攲斜(qī) 啄食(zhú) 难堪(kān) 人声鼎沸(dǐng)
2、下面各项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感慨 澄清 奥秘 花团锦簇
B、确凿 云霄 博学 各得其所
C、祷告 遮蔽 徘徊 波光粼粼
D、静谧 诀别 烂漫 翻来复去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如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感情处理等。
B、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告别亲人,背负希望,奔赴疫区,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C、你是喜欢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还是喜欢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
D、《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来)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B、尊君在不(同“否”)
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指陈元方)
C、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
D、饭疏食,饮水(动词,吃)
逝者如斯夫(代词,这,指河水)
5、下面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济南的冬天》先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写济南的冬天的山水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前两句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借月抒怀,表达被贬官后的郁闷之情。
C、泰戈尔的《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和回报,表现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描写百草园自然景物之后插入美女蛇的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的乐趣。
6、【2020·荆门改编】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B、《春》的作者老舍,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C、《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7、填空。(6分)
(1)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告诫人们要善于时时刻刻向他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3分)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________》,《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________(地名)学医时的生活,其中的“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____的想法。
9、(综合性学习)某中学将开展“弘扬中华文化,走近传统书信”的语文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任务一:请阅读该校学生使用书信情况的调查表,简述你的探究结果。(写两条)(4分)
某中学学生使用书信情况调查表
项目
年级 |
从未写过信 | 学应用文时写 | 寄贺卡时写 |
七年级 | 94.4% | 1.1% | 4.5% |
八年级 | 90.6% | 5.2% | 4.2% |
九年级 | 88.8% | 7.3% | 3.9% |
探究结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根据以上调查情况,该校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学习心得或生活感悟的倡议。可是你班的张小华同学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聊QQ、玩微信、打电话,你怎么劝说他呢?(4分)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6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3分)
11、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3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练习。(15分)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吾日三省吾身(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3)人不堪其忧( )
(4)饭疏食,饮水( )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在学习中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B、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C、第③章讲的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乐。
D、第⑤章讲的是坚定的志向对人的重要性。
15、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的“乐”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练习。(10分)
成都的雨
侯志明
①对我这样一个在荒漠草原出生并长大的人来说,成都的雨是别致的。
②成都的雨完全不同于家乡的雨。除夏季的极端天气外,它多数时候是润物无声的小雨。
③我的家乡,年降雨量在一百三十毫米左右,雨是相对稀缺的资源。一滴雨下来,无论是经过树梢还是穿过空气,都会在泥土中滴出小小的坑,大如纽扣,小似黄豆,即使滴在石头上,也要带上泥土的印迹。或许这是雨的踪迹吧,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次我们下得不少呢!”
④成都的雨不是这样的。成都一年的雨量,几乎是我的家乡的十倍。雨中没有尘土,每一滴雨落到地上,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⑤家乡的雨总是和冷空气裹在一起,下着下着,雨就变成了冰雹;也总是和风裹在一起,所谓风雨交加,形容家乡的雨很是贴切。成都偶尔也会有疾风暴雨,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⑥家乡的雨,经常雷声大雨点小。有时候浓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要下雨,却只滴了几滴,就随风而去,无影无踪。如果说家乡的雨是急就的,那成都的雨就是充分酝酿的。先把云彩一块一块地铺开,一层一层地摞起,再慢慢地下。或许正是因为准备充分,所以雨一下就是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
⑦在成都的雨中漫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你会看到挂在尖尖青草上的雨滴,那样晶莹剔透;你会看到紧紧抓住一朵莲花而不松手的一连串的雨滴。落在花上的雨滴,几乎都是一串而不是一滴。不知是花迷住了雨,还是雨迷住了花。
⑧淅淅沥沥的小雨,下起来就没有要停的意思。成都的市民早已熟悉成都的雨的习性,经常不等雨停就走出家门。他们会在公园里面、小巷深处撑一把大伞漫步,或者坐在湿不了身的屋檐下,穿着短裤汗衫,摇着蒲扇,品茶、打望、摆龙门阵。成都的雨温柔绵软,即使冬天也没有多少冷意。细雨中,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也不像往常那么夺目耀眼,紧张的生活节奏随之放慢。
⑨细雨中,成都的乡村也会展示出油画般的美景。农家人站立在雨中,头戴斗笠,身着蓑衣,点缀在花草中。这让人不禁想到王建的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这描写的不正是这样的场景吗?
⑩如果没有在成都的雨中漫步的经历,那么是无论如何都读不懂成都的这种诗意与情调的。这种诗意与情调,只能酝酿在成都的雨中。
⑪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若问为什么?答,这里既宜居又宜业,既有很多好吃的又有很多好玩的。而我却以为这样的答案不够完整,至少还得加上一句:成都有诗意有情调。当然,包括这雨中的诗意与情调。
⑫成都的雨是恰到好处的,让整座城市浸染在诗画里,令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2020-09-21)
16、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17、作者说“成都的雨是别致的”,其别致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至少写出四点。(4分)
18、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成都的雨的与众不同,请你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0分)
妈妈的眼睛
吉田弦二郎
“妈妈!”我问妈妈,“这个世界上,您最爱谁?”
妈妈笑了,瞧着我的脸。
月亮?星星?金丝鸟?宫殿里的国王?
妈妈紧紧搂着我,面颊贴熨着我的面颊,手抚着我的头,轻声地说:“最爱我的小淘气。”
我心里美滋滋的,紧盯着妈妈黑宝石似的眼睛。我吃惊了,小小的我,整个都在妈妈的黑眼睛里。
我问妈妈:“妈妈的眼睛里装着我,不痛吗?”可是妈妈只是笑。
后来,妈妈搂着我的时候,我经常注意妈妈漂亮的眼睛。
我哭的时候,妈妈的眼睛里装着小泪包一样的我;我笑的时候,妈妈的眼睛里装着傻笑的我。细看的话,妈妈的眼睛里,有时也装着月亮,有时也装着美丽的花朵和金丝鸟。
妈妈搂着我,坐在花间,哼着摇篮曲,可是妈妈先睡着了。我拨弄着妈妈的睫毛,又想起了平时的小把戏。
我想,妈妈睡着的时候,妈妈的眼睛里,准睡着一个小小的我。于是我轻轻地捏起妈妈的眼皮,分开——可是,妈妈那黑眼睛里小小的我,却还在眨眼睛;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都在妈妈的黑眼睛里闪动。
“干吗呢,孩子?又淘气了。”妈妈醒了,笑起来,紧紧搂住我,面颊贴熨着我的面颊,“不要月亮,不要宫殿里的国王,就要我的小淘气。”
在这个世界上,我也最爱妈妈。(有改动)
19、文中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分)
2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妈妈紧紧搂着我,面颊贴熨着我的面颊,手抚着我的头,轻声地说:“最爱我的小淘气。”
21、本文与泰戈尔的《金色花》,都是以孩子的视角去传情达意:《金色花》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去观察母亲,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去观察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学校要求同学们将社会实践活动等的相关材料上传到“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平台上,王晓阳正准备自己动手上传,妈妈却说:“听说这些材料关系到中考录取,很重要。这事还是让你爸爸替你做吧,这样我们会更放心一些。”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能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参考答案
一、基础与运用
1、C(2分) 点拨:A项“着”应读“zhuó”;B项“犷”应读“guǎng”;D项“啄”应读“zhuó”。
2、D(2分) 点拨:“翻来复去”应为“翻来覆去”。
3、C(2分) 点拨:C项是选择问句,应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4、C(2分) 点拨:C项中的“乐”应解释为“以……为快乐”。
5、B(2分) 点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两句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附答案)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