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扬州市202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随后不同部落人群不断融入,逐渐演化为后来的( )
A.华夏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蒙古族
2.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社会中仍然保持着隋唐以来各族深度融合的基调。这表明(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重文轻武政策确立
C.统一始终是必然趋势
D.中外交流开创新局面
3.下图为清朝康熙时期人丁数变化图。由此推知该时期(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对外贸易繁荣鼎盛
C.晋商徽商群体出现
D.人口数量总体增长
4.“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由清朝近支王公主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C.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D.《辛丑条约》的签订
5.20世纪初,武汉街头出现了“乘汽车马车者,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的场景。该场景反映当时( )
A.新式教育发达
B.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的变化
C.娱乐方式多样
D.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6.革命党人秋瑾曾写下“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体现了革命志士( )
A.支持虎门销烟的决心
B.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C.创办洋务企业的热情
D.坚定捍卫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意志
7.1924年2月,毛泽东由广州来到上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职责是“协助部长,办理本部事务”。这主要是因为( )
A.新文化运动正式兴起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出现
8.下表为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侵华日军兵力及中国军队抗击情况比较,可用于佐证中国共产党( )
A.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9.1947年,党中央在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0.下图为1954年发行的纪念邮票《普选》。下列表述中与之关联最密切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11.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底部呈四边形,四面向上倾斜,上端为一尖顶。中国人称该建筑为( )
A.金字塔 B.雅典卫城 C.凡尔赛宫 D.狮身人面像
12.下图为11—15世纪欧洲大学数量变化图,可知当时欧洲( )
A.大学兴起与发展状况
B.高等教育已全面普及
C.庄园遍布于世界各地
D.城市摆脱了神权影响
13.下表为某航海家远洋航行概况。由此可知该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4.有学者评价法国大革命时说:它已经远远超出了法国国界,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美洲、非洲、亚洲等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法国大革命( )
A.彻底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
B.阻碍了人文主义传播
C.率先开辟了资本主义道路
D.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15.某著作第一次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完整的阐述,很快成为马克思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该著作是( )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6.工业化使英国的财富迅速增长,但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时人惊呼:“英国可以分为两个民族——穷人和富人,他们之间拥有一条巨大的鸿沟。”该现象直接反映工业革命( )
A.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B.促进了纺织技术革新
C.改善了全体人民生活
D.推动了工厂制度确立
17.1914年秋,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战争之际,有外交官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加快三国同盟形成
B.重建亚洲地区秩序
C.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D.推动世界持久和平
18.清晨,人们醒来时,惊讶地在街头看到布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经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机关。”与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光荣革命 C.十月革命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开展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进攻行动”。这里的“行动”是指( )
A.凡尔登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莫斯科保卫战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0.观察下图,可知此时期( )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欧洲联合彻底实现
C.罗斯福新政全面推行
D.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21.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开邗沟,并在蜀岗之上筑城池,称之为( )
A.广陵 B.江都 C.邗城 D.瓜洲
22.她是第一位名载史册的汉家“和亲”公主,远嫁乌孙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这位公主是( )
A.刘细君 B.王昭君 C.文成公主 D.解忧公主
23.有一位意大利旅行家在忽必烈时期来到中国,游历了泰州、扬州、南京等地,在扬州还担任官职三年。他是( )
A.马可·波罗 B.郑板桥 C.盛白沙 D.汪曾祺
24.某同学在扬州首家国家5A级景区观光旅游时,被五亭桥、白塔等名胜古迹及其历史故事深深吸引。该景区是( )
A.扬州东站 B.史可法纪念馆 C.扬州瘦西湖风景区 D.扬州八怪纪念馆
25.它位于扬州古运河三湾段,曾经因弯道调节水流达到“三湾抵一闸”的效果而造福一方;如今因生态修复、运动休闲、文旅融合而成为城市新名片。它是( )
A.大明寺
B.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
C.东关街
D.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来自西域的胡乐就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琵琶、箜篌、胡笳、羌笛等少数民族和外国乐器传入中原,如今都是我国常见的乐器,成为中华民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材料二 丝绸之路的物质交往促进了各民族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经济联系,带来了文化交流和人口迁移,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重要推动力量。沿线经贸及相关活动带来的人口流动迁移,也推动了“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发展。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在与诸文明的互动中形成了融合内部丰富性与外部多元性为一体的突出的包容性特征。
——摘编自吕超、吴玘玥《丝绸之路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述丝绸之路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作用。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他们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崇高的一切,从而毁灭了印度的文明。……他们的重建工作在这大堆大堆的废墟里使人很难看得出来。尽管如此,这种工作还是开始了。
——据《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材料二 大起义爆发后,芭依(女王)投入斗争,成为领导人。1858年3月20日,英军围困詹西(章西)城,芭依一面指挥修筑防御工事,一面领导民众坚壁清野,切断英军补给。在后来的战斗中,女王身先士卒,奋力搏杀,壮烈牺牲,时年23岁。她的无畏精神一直激励着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勇气。
——摘编自林太《印度通史》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英国在印度双重“使命”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起义”的名称并简析其意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陈晓东、邓斯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
(1)观察图1、2,分别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图1、2之间的关系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随后不同部落人群不断融入,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也是后来中华民族的主体,A项正确;匈奴族是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与炎黄部落无直接演化关系,排除B项;鲜卑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少数民族,起源于东胡系统,并非源于炎黄联盟,排除C项;蒙古族形成于宋元时期,属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据题干“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社会中仍然保持着隋唐以来各族深度融合的基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裂割据,但民族融合的趋势在延续,这种民族融合是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历史发展中,民族融合不断加深,有利于凝聚向心力,说明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便处于政权分立阶段,统一的因素也在积累,C项正确;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君主专制并未达到顶峰,且题干强调的是民族融合与政权分立下的趋势,与君主专制发展无关,排除A项;重文轻武政策是宋朝实行的政策,五代十国时期尚未确立该政策,题干内容围绕五代十国时期民族融合与政权状况,和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无关,排除B项;题干中描述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国内民族融合情况,并非“中外交流”,没有涉及与外国交流开创局面的内容,排除D项。
———预览已经结束,开通会员后可免费下载高清完整版资料———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