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点拨及训练
专题01 正确划分停顿
【阅读点拨】
一、考题形式
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一或两处)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3.为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加标点。
4.(选择题)下面各项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二、答题方法。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如果是给某一句子划分停顿,则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结构成分。一般来说,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需要停顿的可能性是较大的。如果句子的某个成分过长,在不同的意义单位之间也可能需要停顿。
3.如果句中存在虚词的话,那么要分析虚词是否有舒缓语气和节奏的作用,如果有则要停顿。
4.有些时候,如果句子中存在某些不停顿就有可能造成语义混淆的成分,这时也需要适时停顿。
5.如果是给某一部分内容添加标点,则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几句,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哪种语气的句子,句子内部是否需要进一步停顿。然后再根据标点符号的用法添加标点。
6.断句或是添加标点完成后,要认真默读几遍,揣摩语气是否正确,断句是否合理。
三、答题举例。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今齐地/方千里
3.(加标点)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进阶训练】
一、基础过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11分)
文王之囿①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②?”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③者往焉,雉④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⑤,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⑥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注释】①囿(yòu):古代畜养禽兽的园林,这里指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②有诸:有这回事吗?诸,相当于“之乎”。③刍荛(chú ráo):割草砍柴。④雉(zhì):野鸡。⑤境:国境,边境。这里指齐国的边境。⑥郊关:四郊的门。指古代城邑四郊起拱卫防御作用的关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于传有之:_________________
(2)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_________________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限划一处)。(1分)
臣 闻 郊 关 之 内 有 囿 方 四 十 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方七十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 B. 不亦宜乎 不宜异同(《出师表》)
C. 民以为大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D. 问国之大禁 此庸夫之怒(《唐雎不辱使命》)
5.选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试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柳麻子说书
[明]张岱
南京柳麻子,黧黑①,满面疤瘤,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②,并不唠叨。哱夬③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暴④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着色,细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⑤.稍见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
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齿齰⑥舌死也。
(选自《陶庵梦忆》,有删减)
【注释】①黧(lí)黑:颜色黑而黄。②找截干净:补充、删略得当。③哱夬(bó jué):声音高亢干脆。④番(bó):怒叫。⑤掉舌:开口说话。⑥齰(zé):咬。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然又找截干净 _________________ (2)汹汹崩屋 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到店沽酒 _________________ (4)其疾徐轻重 _________________
★7.用“/”给下列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十 日 前 先 送 书 帕 下 定 常 不 得 空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稍见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__________”字,描写柳敬亭说书。同时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他说书技艺的高超,请各举一例。(3分)
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真题演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12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定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③下令。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刑⑤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人。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秦民大说 (2)有一人徙之
★1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 故/外户/而不闭
C. 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做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分)
14.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1)书传,文字记载。 (2)陷阱。此处用作动词,设置陷阱。
2.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
3. (1)我的园林,四十里见方,百姓还觉得大,这是为什么呢?(2)我初到齐国边境时,问明了齐国重要的禁令,这才敢入境。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