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训练
专题04 文学文化常识
考向1:文学常识考查
1.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虽有嘉肴》《富贵不能淫》均出自《孟子》。
C.《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文学家。山坡羊,曲牌名。
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登飞来峰》的作者。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多呈现出儿童、成人双重视角。《父亲的病》《琐记》中少年鲁迅认为衍太太品行恶劣,成年后才消除对她的误解。
B.《儒林外史》通过描写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形象,对当时丑恶的科举、腐败的吏治、虚伪的礼教等进行了深刻揭露与批判。
C.《世说新语》是志人笔记小说,或精炼含蓄记录人物的一句话,或售永传神描写生活中的一件事,塑造出社会各行各业人物的鲜活形象。
D.《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通过叙述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富有神异色彩。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分别是光未然、舒婷。
B.《木兰诗》《卖炭翁》《十五从军征》都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C.“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斯诺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A.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言谈中注重谦敬之分,如谦辞有“高龄”“拙见”等,敬辞有“令爱”“赐教”等。
B.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八句四联,每一首的颈联和尾联必须是对仗句。
D.契诃夫的《变色龙》和吴承恩的《范进中举》,都揭露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
5.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是转折复句,其中“在”“充满”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动词。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的人物传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三类。世家为诸侯立传,《陈涉世家》就属于此类。
C.中国古代帝王为了显示自己与普通人不一样,在自称上就与一般人有天壤之别,如“朕”“寡人”“孤”等,《孙权劝学》中孙权就自称“孤”。
D.《望岳》是“诗圣”杜甫的早期作品。诗句中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望”字着笔。首句中的“岱宗”指“五岳”之首的泰山。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自战国时期法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庄子》。
B.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的八条目。
C.“年”在甲骨文中写作,表示一个人扛着成熟的庄稼,最初是“丰收、收获”的意思。
D.儒家经典《礼记》中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名为“大同”。
7.广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出生地。下列选项中,描写武则天的一副对联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8.阅读《中国传统节日》后,同学们对节日文化做了以下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B.“七夕”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神话传说有关。
C.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很丰富,如“嫦娥奔月”等。
D.除夕之夜,按习俗应全家团聚吃汤圆、观花灯,寓意着“圆满”,也寓意着“团聚”。
9.文学作品中的名字往往含有作者的匠心。选出以下解读合理的一项( )
A.《西游记》中“鹰愁涧”“乌鸡国”“盘丝洞”等地名,暗示了这些地方妖怪的原形。
B.《红岩》中市委将刊物定名为“挺进报”,展现了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斗争精神。
C.《骆驼祥子》中刘四车厂名“人和”,表明刘四本性善良,希望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D.《儒林外史》中“周进”“范进”等人名,肯定了读书人努力求取功名的远大理想。
10.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书即书信,古时又称“尺牍”“尺素”或“信札”。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我们学过的《诫子书》《与朱元思书》都是古人的书信。
B.《智取生辰纲》出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曾荣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自由颂》《园丁集》《飞鸟集》等。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顽强的拼搏精神、钢铁般的意志、为理想而献身的高贵品质。
11.下面是同学们写的阅读感悟,对名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虽无温情与童趣,却洞察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B.《艾青诗选》:悲悯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歌颂光明,赞美正义。
C.《海底两万里》: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的海底世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身残志坚磨炼钢铁意志,愈挫愈勇闪烁理想光芒。
1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她的记梦之作,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在社会最底层饱受磨难,后来在冬妮娅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D.《骆驼祥子》中祥子本是农村人,来到北京后,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
1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C.烽火,古时是指边防报警的烟火,“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用来借指战事。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君与家君期日中”的“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1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语法知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做“避讳”。
B.《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均选自《列子》,《列子》中还有很多寓言,如“九方皋相马”“穿井得一人”“歧路亡羊”等。
C.“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这是一个选择复句。
D.“前仆后继”“侃侃而谈”“心有灵犀”“活得精彩”这四个短语类型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
15.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热烈粗犷”“构思巧妙”“出现故障”“密得不透气”“生日礼物”几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相同。
B.“困在山洞里的那个老人艰难地吃下了最后一块饼干”句中“困在山洞里”是定语。
C.《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D.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一般来说,律诗三、四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诗同押一个韵,限平声韵。
16.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其主要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蛾眉”指女子。
C.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支。
D.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吉檀迦利》《致大海》等。
1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期诸多谋臣策士的谋略议论,由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分国编次。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作品文字通俗朴素。主要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茶馆》,话剧《骆驼样子》《龙须沟》等。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典范的说理文章,作者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常见的谦辞有“家父”“见教”,敬辞有”“令尊”“劳驾”等。
1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我们在初中课本上学过他的《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定风波》。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和韩愈的《马说》。
C.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的作品《爱莲说》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莲花的赞美,来表达洁身自爱的人生追求。
C.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表述,颇有特色。如用“黄发垂髫”来借指老人和小孩;男子二十岁称“弱冠”,女子十五岁为“及笄”。
D.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新闻注重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2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B.“惠顾” “见谅” “犬子”是敬词,“家严” “愚见” “劳驾”是谦词。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湘行散记》。
D.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在“春分”之后,“谷雨”在“清明”之前。
21.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三百首》原是为儿童学诗而编的“家塾课本”,选篇精当,雅俗共赏。
B.早期长篇小说如《红楼梦》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直到《水浒传》才完全改变。
C.《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了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D.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2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其中“耀武扬威”“扬扬得意”“猎猎作响”都是偏正短语。
B.我喜欢泰戈尔的诗:“在那群星之中,有一颗星星,指引着我的生命通过未知的黑暗”。此句中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前。
C.“埋骨何须桑梓地”“巾帼不让须眉”“我以我血荐轩辕”“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加点词分别指家乡、妇女、男子、祖国、史册。
D.新闻采访提纲一般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等,主要内容是预先拟好的采访问题,所提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
23.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甲】内莫(也译作“尼摩”)艇长把头伸进球形帽子里。我和孔塞伊(也译作“康塞尔”)也照着做了,还听到那加拿大人语带讥讽地跟我们说了一声“祝你们打猎愉快”。潜水服的上端是个带螺丝的铜衣领,金属的头盔就固定在这个衣领上。头盔上有三个大洞,镶着厚玻璃,只要在这个球形帽子里面转一转头,就可以朝各处观望。球形帽子一dài上,安装在背上的那套鲁凯罗尔(也译作“卢格罗尔”)设备即开始运转,就我而言,我觉得呼吸自如。
【乙】林间空地,寸草皆无;丛生的灌木枝条,既不趴在地上 , 也不弯腰下垂;树枝没有一根呈水平状伸展。所有的枝条, 伸向洋面。任何一根细茎,任何一片带状叶子, 多细多薄,无不像铁丝一样笔直。墨角藻和téng本植物,受海水密度控制,都挺拔地直线向上生长。这些植物平时一动不动,但我用手一分,就会立即恢复原状。这里是垂直线的王国。
dài( )上 运转( ) 细茎( ) téng( )本植物
A.曼延 一律 尽管 B.蔓延 一律 不管
C.蔓延 一直 尽管 D.曼延 一直 不管
(3)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_____》, 【甲】语段中“加拿大人”指的是_____(人名)。
(4)富于幻想是科幻小说的重要特征,请联系阅读全书的相关积累,简要说明这一特征在【甲】【乙】两个语段中的体现。
2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何为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是做好应该做好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历史长河中,无数君子、伟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诸葛亮,dān①精竭虑,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心中所系的是兴复汉室的责任。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以“A”的鸿鹄②之志,吹起了民族复兴的号角;又以“B”的英雄气概,力挽狂澜,这是一位领袖为民族为天下的责任。担当精神,( )是一个人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 )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坚实基石。
①dān精竭虑_____②鸿鹄__________
(2)给语段A、B处选择恰当的诗句(填代号):A处_____,B处_____。
【甲】粪土当年万户侯 【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下列选项中,与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为什么毛笔这诞生于先秦的古老文具,能在21世纪的星海探险中发挥作用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它们的工作原理了。
D.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5)后人把诸葛亮的一生归纳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列成语与诸葛亮无关的是( )
A.三顾茅庐 B.欲擒故纵 C.宁静致远 D.水淹七军
25.育华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感受汉语魅力,传承中华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各题。
古文字的“天”,下部的“大”像一个人形,上部是一横或一点。《说文解字》中说:“天,颠也。”它表示人的头顶。俗话说:“头顶一片天。”后来,人们通常用“天”指位于头顶之上的天空。关于天空,有许多神话传说。“__________”的故事便广为流传。
…………
参考答案
1. B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B.《虽有嘉肴》选自《礼记》;
故选B。
2. 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A.有误,“成年后才消除对她的误解”错。鲁迅一直没有消除对衍太太的误解,对她是鄙视、厌恶的;
C.有误,“塑造出社会各行各业人物的鲜活形象”表述有误。《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D.有误,“全书通过叙述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以偏概全。书中还有大量关于其他方面的故事;
故选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