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与方法,自信地表达。
语言运用: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
思维能力: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审美创造:借助《鲁滨逊漂流记》,了解“什么是作品梗概”以及写作品梗概的作用、步骤;梳理出创作方法。
【课前解析】
本次习作内容是:学习写作品梗概。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故事作简单的介绍。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这里的梗概主要是针对书籍而写。写梗概与以往的习作训练有不同之处。写梗概是一种典型的读写相结合的训练。因为不读就没有办法写,学生提笔前一定要对所写的书籍有所认知,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才能够进行动笔。写梗概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相结合的学习。因为整本书的内容很多,写梗概时需要学生进行科学地整合筛选,这就要对书籍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关注教材:教材首先列举了三个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真实情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梗概,使学生了解梗概的意义和作用,以此激发他们的习作动机。这三个情境包括“学校里征集推荐书目”“班里举行荐书活动”“为伙伴讲书”,这几个例子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促进学生表达意愿的同时,也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本单元还设计了习作的结构导图,清晰地指导写梗概的方法。包括“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筛选概括,合并成段”“锤炼语言,连贯表达”三步。其中“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是写梗概的基础和前提:“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是写梗概的关键。教材提示了具体的方法: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主要章节的内容。
最后教材中给出了习作的具体要求“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这个内容就与之前创设的情境相呼应,并且很看重读者的反馈,让读者的反馈当作修改依据,这样学生也就有了更为真切和完整的写作体验。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
2.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
【教学难点】
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鲁滨逊漂流记》,了解“什么是作品梗概”以及写作品梗概的作用、步骤;梳理出创作方法。
2.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梗概,明确任务
1.引导学生把握梗概特点。
(出示课件3-7)教师出示《鲁滨逊漂流记》梗概,导入新课:你们看,这是课文里的作品梗概,那么厚一本书,梗概却只有短短的几页纸。想一想,作品梗概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并自主发言。
(出示课件8)教师小结: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梗概,我们对该书的主要情节有了大概的了解。“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对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故事作简单的介绍等。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出示课件9)2.明确写作任务:这是我们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梗概,他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非常有用,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本单元的写作内容就是“写作品梗概”。师板书课题写作品梗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由学生熟悉的课文,鲁滨逊漂流记入手,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吸收到表达,将阅读与习作联系起来,从而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10)
1.应用场景
(出示课件11)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呢?
(出示课件12)预设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位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出示课件13)预设2: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出示课件14)预设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2.习作内容
(出示课件15)明确习作内容: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写梗概。
3.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16)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跟大家说一说你读过什么书?
学生自由发言。
4.写作指导
(出示课件17)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一本书的梗概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发言。
(出示课件18)教师小结:要想写好故事梗概,必须做到——
长话短说要简要;
详写略写要分清;
中心顺序人称不变;
关键要素说清楚。
(出示课件19)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写一本书的梗概?
学生交流思考。
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20)(一)读懂内容,把握脉络。(读)
厘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出示课件21)教师引导回顾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引导梗概按照上述线索展开叙述。
(出示课件22)教师引导: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读一两遍还是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决不“善罢甘休”。
(设计意图:回顾作品内容和人物形象,可以为练写梗概奠定基础,复习课文《鲁滨逊漂流记》中概括小标题梳理文章内容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把握整本书的内容。)
(出示课件23)(二)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抽、连)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主要章节的内容。
(1)(出示课件24)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如何概括章节内容吗?
(出示课件24)预设1:要把人物语言描写概括成叙述性的话——直接引语变为转述句。
(出示课件25)预设2:要把人物动作描写进行选择后,概括成叙述性的话。
(2)(出示课件26)教师引导回顾课文《鲁滨逊漂流记》。
教师提出问题:读下列梗概,思考它是如何表现原著内容的?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预设:筛选原著内容要点,保留主干,按照主人公在荒岛上建造“家园”的过程,分点概括。
(出示课件27)教师小结:“抽”指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就是“连”
(出示课件28)(三)锤炼语言,连贯表达。(理)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言清楚连贯。
(1)(出示课件29)教师引导回顾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注意段落间的过渡。
出示段落:(出示课件29)有一次,鲁滨逊乘船前往非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严重受损,同伴们在乘小艇逃生时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
教师引导:关注时间短语“有一次”。
(出示课件30)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
教师引导:关注时间短语“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段落间以时间为顺序,过渡自然,语句连贯。
(出示课件31)教师小结:所谓“理”就是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2)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如何来写一本书的梗概了吗?
(出示课件32)预设1: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读、抽、连、理”。
预设2:首先要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预设3:其次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预设4:最后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板书: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5.写好开头(出示课件33)
教师出示例段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出示课件33)出示《骑鹅旅行记》中故事插图。
(出示课件34)《骑鹅旅行记》讲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小狐仙,而被小狐仙用魔法变成一个小人儿。
预设:此段故事梗概的开头,从故事内容入手,去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35)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故事插图。
(出示课件36)汤姆·索亚是一个聪明但调皮的男孩。他父母双亡,住在严厉但十分疼他的波莉姨妈家里。他活泼好动,还有着许多鬼点子,总喜欢逃学去钓鱼、和哈克去闲逛、玩“打仗”、搜集各种奇怪的物品等。
预设:开头抓住汤姆∙索亚的性格特点,结合他的家庭背景、个人爱好进行介绍。
6.写好结尾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