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扬州市202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计19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3)题、第4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劳动,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开启“劳动”主题学习之旅吧。
一、积累运用(27分)
【劳动铸就辉煌】
1.结合语境,完成小题。
大运河与扬州【甲】_____,有讲不完的故事、叙不完的情缘。扬州是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有着“运河长子”之美誉。长江与运河的交汇,赋予扬州厚重的底韵,也带给扬州蓬勃的生机。你看:这里有风光秀丽的瘦西湖,布局精巧的个园;这里有兴味悠长的扬州弹词,【乙】扬州的玉雕精美绝伦;这里还有备受瞩目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效智能的运河城市算力平台……悠悠运河陪伴勤劳的扬州人民走过2500多年,共同铸就扬州的辉煌。
(1)给加点字注音:瞩目( )
(2)画波浪线的“底韵”中的“韵”应改为“ ”。
(3)填入【甲】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肝胆相照 B.息息相关 C.相知恨晚 D.同舟共济
(4)【乙】处画横线句形式与语境不协调,改为: 。
【劳动滋养人生】
2.在空格处填写相应名句。
【致敬劳动楷模】
根据情境和要求,完成任务。(12分)
任务一:
3.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功的消息传来,洋洋写了两段话打算发给校报“消息快递”栏目。你觉得哪一段更合适?说明理由。
A.数十万治沙人耗费46年,历经1.6万多个与沙海搏斗的日夜,终于为总面积33.76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建成了3046千米的绿色阻沙防护带。
B.一条防护屏障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蜿蜒勾勒出漂亮的绿色轮廓,仿佛给“死亡之海”系上了一条“绿围脖”。
任务二:
4.红岩医疗队弘扬“红岩精神”,常年坚持为民服务;青年医生沈富琼扎根高原16年,守护牧民健康……仿照示例,以“梅”的形象礼赞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
示例:莲——把根深深扎进泥土,将馨香留在人间。
梅——
任务三:
5.有同学向卫星导航系统专家请教:“刘教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标识有什么含义吗?”刘教授:“这要联系标识的组成要素和导航系统的功能、特点来思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制,可在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服务。你思考一下。”根据刘教授的提示,观察下图,解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的要素和含义。
二、阅读鉴赏(60分)
【领略劳动风采】
(一)(14分)
6.下列作品内容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回忆了母亲艰难、勤劳的一生,令人感动;《驿路梨花》讴歌了边区军民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勤劳和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式微》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唱出了劳役者的悲歌;《桃花源记》以想象中的美好影射现实的黑暗。文学能够表达受压迫者的悲伤和憧憬。
C.《核舟记》赞叹了在不足一寸的桃核上刻出“大苏泛赤壁”情景的技艺,《活板》记录了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劳动能孕育美和创新。
D.《愚公移山》中,愚公和子孙们无法撼动的大山最终被天神搬走;《美丽的颜色》中,居里夫妇移开了阻碍科学进步的大山。这些事实表明劳动者仅凭信念就能战胜困难。
7.结合保尔和祥子的人生经历,分别说说他们的“劳动苦乐观”。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祥子(《骆驼祥子》)
8.文学作品中,某些鄙视劳动、投机取巧的人物,行为表现可悲可笑。从下列任意一部名著中举出一例。
《儒林外史》 《西游记》 《创业史》
9.根据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发挥想象,续写四行。
【感受劳动艰辛】
(二)阅读古诗文,完成小题。(19分)
【甲】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采菱辛苦废①犁锄,血指流丹鬼质②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选自《石湖诗集》)
注释:①[废]废弃,停止。②[质]质地,这里指脸色。
【乙】
洪兴祖
洪兴祖,字庆善,镇江丹阳人。少读《礼》至《中庸》,顿悟性命之理,绩文日进。高宗时在扬州,庶①事草创。召试,授秘书省正字,后为太常博士。
上疏乞收人心,纳谋策安民情壮国威。又论国家再造,一宜以艺②祖为法。绍兴四年,苏、湖地震。兴祖时为驾部郎官,应诏上疏,具言朝廷纪纲之失,为时宰相恶,主管太平观。
起知广德军,视水原③为陂塘六百余所,民无旱忧。知真州④。州当兵冲,疮痍未瘳⑤,兴祖始至,请复⑥一年租,从之。明年再请,又从之。自是流民复业,垦辟荒田至七万余亩。
徙知饶州。是时秦桧当国,谏官多桧门下,争弹劾以媚桧。兴祖坐⑦尝作《〈论语解〉序》,语涉怨望,编管昭州。卒,年六十有六。
(节选自《二十四史全译·宋史》,有删减)
注释:①[庶]众多。②[艺]以……为准则。③[水原]即水源。④[真州]今仪征。⑤[瘳]病好了。⑥[复]免除赋税徭役。⑦[坐]因为。
10.【甲】诗是如何描绘农民“采菱辛苦”的?
11.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语。
(1)绩文日进( ) (2)具言朝廷纪纲之失( )
(3)为时宰相恶( ) (4)尝作《〈论语解〉序》( )
1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纳 谋 策 安 民 情 壮 国 威
13.翻译【乙】文中的画横线句。
(1)自是流民复业,垦辟荒田至七万余亩。
(2)谏官多桧门下,争弹劾以媚桧。
14.联系【甲】诗和【乙】文,说说洪兴祖最可贵的品质和你的判断依据。
【劳动:守正与创新】
(三)阅读组合文本,完成下面小题。(13分)
【材料一】
1998年,19岁的莫元花从学校毕业便回乡拿起绣花针,当起了全职绣娘,立志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刺绣做到最好。从毫无基础的学徒到技艺娴熟的绣娘,再把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元素融入到传统的乱针绣手法中,经过整整六年的积淀,莫元花迎来了属于她的荣光:2008年5月,为北京奥组委绣巨幅作品《万里长城》《北京天坛》;2015年,作品《丝路》捧回国家级“百花杯”……在莫元花的带领下,全县近4000名农村妇女加入绣娘队伍,走上致富路。莫元花也光荣当选为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摘自2025年4月29日《扬州晚报》,作者:耿娴、张孔生,有删改)
【材料二】
“过去在农村一个人一头牛,拼死拼活,一天能耕几亩地?”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竖起两根手指,“两亩。而现在,如果我们的农民能用上无人驾驶旱旋耕机,哪怕每天只让机器工作10小时,也能耕种200亩土地。”
智能农业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深度融合形成的全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通俗地讲,就是要让传统农机从纯粹的机器变得“像个人”,甚至能代替人识别和分析基础信息。在这样的期待下,科研端和生产示范端已有具象化的转变——正午的田地里,一辆无人运粮车紧紧跟随着一部无人收割机,两台农机以误差小于5厘米的间距同速行进,水稻一经收割便被悉数装入运粮车,运粮车自动导航到指定地点“卸货”,随后再返回收割机旁作业。
(摘自2025年5月7日《新华日报》,作者:李睿哲,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60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一名家长感慨,现在一些孩子连最基本的扫帚、拖把等劳动工具都不会使用,“扫地时后背挺得直直的,拿着扫帚‘蹭’地面,一看就没干过。”很多家长做了孩子本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孩子习惯于等现成的。“还有一点很重要,不少家长觉得孩子只管学习就行,忽视了劳动教育。”一名老师指出,“虽然‘双减’以来孩子学业负担减轻了不少,但课后时间被各种学习班、作业占据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
孩子在社会立足的最核心竞争力是独立、自主、健全的人格家长事事包办,就容易导致孩子缺乏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意识,更不要说自主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了。
(摘自2025年5月1日《中国青年报》,作者:杜园春、有删改)
15.为【材料一】拟写标题。
16.为识字不多的爷爷介绍“智慧农业”。
17.课堂辩论中,一位不爱劳动的同学说:“书本书本,读书才是根本,管好学习就行了。”请运用以上材料反驳,要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劳动:传承与发展】
(四)阅读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14分)
河流之上(节选)
周齐林
①1977年,学做船正渐入佳境的霍叔遭遇人生变故,他年过六旬的父亲在一个细雨飘飞的清晨因病离世。临终前一天,气息奄奄的父亲把他叫到床前,将一个发黄的“龙舟尺寸簿”递到他手中。这个薄薄的小本子凝聚了父亲一生的心血,详细地记载了制作龙舟的种种方法和细节。
②父亲的笔迹,让他的心不由一颤,他明白父亲把本子交给他的深意。父亲去世后,他跟着大伯更加卖力地做渡船那时,桥还不多见,渡船是村里人穿越河流、抵达彼岸的主要交通工具。霍叔终于在故乡的河岸边建起了自己的造船厂,船厂虽简陋,他却很开心。造渡船是为了维持生计,造龙舟才是他的梦。父亲临终前托付给他的“龙舟尺寸簿”,薄薄的,却又如此沉重,压在霍叔的心口,使他难以喘息。
③不造渡船的时候,霍叔就把自己关在厂房里,站在一根根刨光的木头前,屏住呼吸,一刀一斧地慢慢推进,胸中藏着的那条龙慢慢游至他的眼前。他珍惜每一块木料,竭尽全力把它们化为龙的五脏六腑。这方寸之地是他生命的净土,更是他造梦的地方。厂房外的河流上,是年轻人的天下,看着他们驾驭着自己制造的龙舟疾驰在水面上,看着他们与龙融为一体,霍叔就激动不已。
④霍叔没想到,短短的十几年,延续千年的交通方式就被冷落了。一座座宽阔平坦的水泥桥出现在人们面前,横跨河流两岸;木渡船迅速被铁驳船取代。村里熟悉的渡口渐渐长满青苔,江面上偶有孤舟划过,阵阵涟漪荡漾开来,仿佛时光的皱纹。
⑤霍叔苦苦支撑着破落的船厂。如今的龙舟已经不再是一刀一斧纯手工打造的了,新龙舟的材质更轻薄、更坚硬,线条更流畅;赛龙舟的竞技成分也越发浓重,要求龙舟能如一支利箭破开水面,疾速在水中穿行,过去动辄一个小时的龙舟竞渡,竟然被逐渐缩短到十几分钟。
⑥这是一个快的时代。旧物带着伤感的气息,承载着过往的记忆。看着角落里摆放着的一件件旧式工具,铅笔、墨斗、角尺、手工刨、手锯……他每一样都如此熟悉。这些都是祖辈父辈传给他的,父亲的身影又浮现在霍叔的脑海里。他做了大半辈子龙舟,龙舟已融入他的生命,融入家族的血脉。但霍叔已年过七旬,造舟人这个群体,树叶一般,在时光的侵袭下慢慢枯黄,慢慢凋零。
⑦不时有异乡人涌入本村轰鸣的厂房谋生,也不时有本村的年轻人背起行囊远赴他乡。他们都是在异乡打拼,都能扎下根去,活出自己的精彩。霍叔渐渐明白,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就像龙舟,造舟技术日益更新,但赛龙舟的拼搏精神没变,还流淌在年轻人的血液里。一块块木头化作一条条龙舟,还在霍叔的梦里,今天,在故乡的水域里,他这条“老龙”也应该重新焕发生机。
⑧“阿林,回老家来看赛龙舟。”电话那头,传来霍叔激动兴奋的声音。又一年的赛龙舟来临,岸上人影憧憧,江面上整齐有力的呐喊声响彻云霄。看着一艘艘疾速前行的龙舟,霍叔眼底冒光,嘴角露出抑制不住的微笑,那些悠远的往事顿时又浮现在他脑海里,他仿佛听见从时光深处传来的祖辈的呐喊声,那是血脉的回声。
(选自2025年5月《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8.梳理文章脉络,完善表格内容。
19.几年前,电视台“老匠人”栏目组采访霍叔,有一个镜头要表现霍叔因行业凋零而失落迷茫的状态,选什么场景拍摄合适?摘录原文中的句子作答,并说明理由。
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后,电视台再次采访霍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尝试从霍叔的角度,回答记者的提问。
记者:“作为传统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您怎么看待龙舟事业的变化和发展?”
霍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交流(63分)
【劳动:感悟与分享】
21.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自2025年4月29日《新华日报》第2版)
在“尊重”“诚实”“创造性”“美好生活”中任选一个,与关键词“劳动”组合,据此确定主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和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
参考答案
1.(1)zhǔ; (2)蕴; (3)B; (4)精美绝伦的扬州玉雕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瞩目:zhǔ mù,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注视、注目。
(2)本题考查字形。
底韵——底蕴。意思是功底;(文化、知识、经验等的)积累沉淀。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肝胆相照:指以真心相见,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该成语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坦诚合作的关系;
B.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C.相知恨晚: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只恨相见得太晚。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D.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该成语侧重于强调在面对困难时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结合“扬州是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有着‘运河长子’之美誉”可知,大运河与扬州的故事和情缘很多,二者关系密切,应用“息息相关”;
故选B。
(4)本题考查句式理解。
【乙】处原句“扬州的玉雕精美绝伦”与前文“兴味悠长的扬州弹词”在句式上不一致,前文句式为“……的扬州……”,为了保持句式协调,可将“扬州的玉雕精美绝伦”改为“精美绝伦的扬州玉雕”。
———预览已经结束,开通会员后可免费下载高清完整版资料———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