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力与运动重点实验-江苏省2025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热点专练(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6日
资源编号 100585

专题02 力与运动重点实验-江苏省2025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热点专练(含答案解析)

2025-05-26 物理 0 69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江苏省2025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热点专练
江苏省2025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热点专练: 专题01 光学中的重点实验-江苏省2025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热点专练(含答案解析) 专题02 力与...

2025中考物理重难点热点专练

专题02 力与运动重点实验

实验 考点 三年考情分析 2025考向预测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匀速拉动木块的条件

3.弹簧测力计的调零与读数

4.误差分析

4.结合生活场景解释摩擦力的作用

2024·无锡(2)

2022·南京(5)

2022·淮安(6)

 

1. 实验设计与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 实验操作与误差分析

3. 数据分析与结论推导

4. 实验拓展与综合能力

5. 核心素养与科学思维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实验设计

2.变量控制

3.结论迁移

2024·泰州(4)

 

1.装置优化对比

2.误差改进措施

3.操作细节

4.术语应用

5.真实场景应用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原理:理想实验法

2.操作要点: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释放,改变接触面材料

3.结论应用:解释“太空舱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等场景

2022·南通(5)

2022·徐州(2)

2021·苏州(4)

 

 

 

1.操作细节考查

2.误差分析与改进措施

3.改进措施

4.生活应用场景

5.数据推导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称重法(F=GF

2.浮力与液体密度、排开体积正相关,与浸没深度无关

3.误差分析

2023·南通(5)

2022·泰州(5)

2021·盐城(2)

 

1.器材创新

2.步骤优化

3.生活应用场景:

4.跨学科综合:

5.图像分析题:

6.多因素误差讨论

【知识必备】

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二力平衡原理:当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转换法思想:通过弹簧测力计示数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

(2)实验器材选择: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分度值选择(需提前校零)

接触面材料对比(如木板、棉布、毛巾)及压力调节装置(如砝码或叠加木块)

(3)影响因素分析:直接因素:接触面所受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无关因素:接触面积大小、物体运动速度

(4)实验步骤设计:验证压力影响: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木块上砝码数量

验证接触面影响:保持压力相同,更换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触面(如木板→毛巾)

关键操作:必须匀速拉动木块以确保拉力等于摩擦力(误差分析要点)

(5)结论推导: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平衡状态:物体在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控制变量法: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线等变量,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装置与改进

(2)关键操作步骤:剪断卡片:验证“二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验证等大:两侧钩码数量相等,观察物体是否静止。

验证反向:调整细绳方向是否相反。

验证共线:扭转卡片后释放,观察是否恢复平衡。

验证同体:剪断卡片,观察两侧钩码是否掉落

(3)实验结论: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牛顿第一定律基础: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阻力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控制变量法: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如毛巾、棉布、木板)控制阻力变量,探究阻力对运动距离的影响

理想实验法(科学推理法):通过实验数据推理想象阻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

(2)关键操作步骤:控制变量:每次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小车,保证初速度相同

改变阻力:依次铺毛巾、棉布、木板,观察小车滑行距离变化

数据记录:测量并记录小车在不同接触面上滑行的距离(表格设计见示例)

(3)实验结论: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

推理:若阻力为零,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

4.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阿基米德原理基础: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 F=G=ρgV

控制变量法: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物体浸入体积的关系时需控制其他变量不变

(2)称重法测浮力:F=GF,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和液体中的拉力差

(3)关键操作步骤:验证 Fρ的关系: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差异。

验证 F V 的关系:物体部分浸入、逐渐浸没时观察示数变化(需保持液体密度相同)

验证与物体密度无关: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浸没同种液体中,浮力相同(苏科版教材活动示例)

(4)实验结论

直接因素: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 ρ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成正比。

无关因素:物体的密度、浸没深度(完全浸没时)、形状(排开体积相同)

【重难解读】

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

非匀速拉动:手动操作难以匀速,导致测力计示数波动(改进:固定测力计,拉动长木板)

接触面未铺平:木块与接触面接触不均(改进:使用砂纸或平整材料)

木块未完全静止:过早测量导致滑行距离误差

2. 概念辨析与易错点

压力与重力混淆:实验中压力由木块和砝码总重力产生,需强调压力是垂直作用力,与接触面垂直

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误认为滚动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需用对比实验区分)

接触面积无关性:学生易误认为接触面积影响摩擦力(需用侧放木块实验验证)

3. 科学推理与实验设计

理想实验法:通过实验数据推理想象“接触面绝对光滑”时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基础)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如验证“速度无关性”时需保持压力和接触面不变

(4)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测力计使用:使用前调零,确保拉力方向水平,避免触碰容器壁

接触面处理:确保不同材质接触面完全铺平,减少实验误差

多次测量:每个条件至少测量3次取平均值,提高数据可信度

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实验装置:传统装置:木块、定滑轮、钩码,但木块与桌面摩擦会影响实验结果。

改进方法:轻质卡片:消除摩擦力干扰;

(2)误差分析:摩擦力未消除:改进方法为使用轻质卡片或减小接触面粗糙度。

非匀速拉动:改进方法为固定测力计,拉动长木板

接触面未完全水平:需调整装置确保水平面平整,避免额外力的干扰

(3)高频易错点

混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如手拉弹簧的力与弹簧拉手的力)。

忽视“同体”条件:误认为作用在不同物体的力可以平衡

误认为“静止是平衡状态的唯一形式”:匀速直线运动同样属于平衡状态

忽视“同一直线”条件:常见错误忽略扭转卡片实验的设计意图(需结合动态平衡分析)

(4)实验设计思维培养

如何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各条件(如“保持物体静止”与“匀速运动”的等效性)

科学推理法的应用:通过实验现象推理想象“理想状态”(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导)

(5)实验注意点

操作规范:弹簧测力计校准:使用前调零,确保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一致

轻质卡片使用:选择质量可忽略的卡片,避免自重干扰实验结果

多次实验验证:改变变量多次操作,避免偶然性(如不同角度、不同物体验证)

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装置与改进:传统装置:斜面、小车、长木板、毛巾、棉布、刻度尺

改进方法:固定斜面高度:确保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

使用轻质卡片或小球: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干扰

(2)误差分析:误差来源:斜面高度不一致、接触面未完全铺平、小车未完全静止时测量距离、 小车滑出水平面

改进措施:使用固定高度的斜面装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降低斜面高度或增大水平面长度

(3)科学推理难点:学生易混淆“初速度相同”与“速度相同”,需强调“初速度”仅指刚到达水平面的瞬间速度

理解“阻力为零”的理想化条件,需结合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进行类比

(3)高频易错点:混淆“初速度相同”与“速度相同”:实验中需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而非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相同

误用“平衡力”概念:实验中阻力是改变小车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平衡力

(4)概念辨析与易错点:阻力与惯性:阻力改变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误认为“阻力为零时惯性消失”)

平衡力与非平衡力:实验中阻力是改变小车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平衡力

滑行距离与动能转化:小车滑行距离反映动能转化为内能的多少,阻力越大,能量转化越快

(5)实验注意点:

操作规范:

斜面与水平面要求:斜面需保持固定且足够光滑,避免额外摩擦力干扰

水平面材料需完全铺平,确保小车滑行轨迹稳定

数据测量技巧:用刻度尺测量滑行距离时,以小车最终静止时的重心位置为终点

若滑行距离过长,可用标记法(如小旗标记位置)替代直接测量

实验改进与创新:使用气垫导轨或磁悬浮装置模拟“阻力趋近于零”的环境

用电子传感器记录速度变化曲线(如v-t图像),直观分析减速过程

4.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装置与改进

基础装置:弹簧测力计、物块(如金属块)、烧杯、水、盐水、酒精、细线。

改进方法:轻质薄壁容器:减小容器自重对排开液体体积的影响

电子天平辅助:直接测量溢出液体质量,提高数据精度

多液体对比:选择密度差异明显的液体(水、盐水、酒精)增强实验现象对比

(2)误差分析与实验改进

溢水杯未装满:导致排开液体体积测量偏小,需先注水至溢水口

非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手部抖动或速度不均导致示数波动,可改用固定装置(如铁架台固定测力计,移动溢水杯)

物体表面吸附气泡:影响 V排,需轻晃物体排除气泡

(3)高频易错点

混淆 V排与物体体积:误认为漂浮时 V=V(正确:V<V​)

误用物体密度判断浮沉:浮沉由 ρρ 关系决定,但浮力大小仅与 ρ液 和 V排相关

(4)科学推理与概念辨析

浮力与物体密度无关:学生易混淆“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影响,需用同体积不同密度的物体(如铁块与铝块)验证

漂浮与浸没的 V:漂浮时 V<V,浸没时 V=V,需通过实验对比强化理解

(5)数据关联与公式推导

从实验数据推导阿基米德原理:需将 F与 G 的多次测量值对比,总结规律

单位换算与公式应用:如计算 ρ 时需注意 V 的单位转换(如 cm3→m3

(6)实验注意点

溢水杯使用:实验前必须注满液体,确保排开液体全部流入小桶

物体浸没要求:需完全浸没但避免触碰容器底部或侧壁(否则拉力测量不准确)

弹簧测力计校准:使用前调零,读数时保持静止状态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木块由平放改为侧放 B.将木块换成铁块

C.增大对木块的拉力 D.在木块上加砝码

2.如图所示,小明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将物块A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A,使其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区域1和区域2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1.2N和1.8N,两区域示数不同的原因是(  )

A.在区域1中A对木板的压力更大

B.在区域2中A对木板的压力更大

C.木板上区域1的粗糙程度更大

D.木板上区域2的粗糙程度更大

…………

参考答案

1. D

【解析】解: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

A、木块由平放改为侧放,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没有改变压力大小,故A错误;

B、将木块换成铁块,压力大小发生了变化,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

C、增大对木块的拉力不会改变压力的大小,故C错误;

D、在木块上加砝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了压力的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物理 专题02 力与运动重点实验-江苏省2025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热点专练(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100585.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