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热点专练
专题01 光学中的重点实验
实验 | 考点 | 三年考情分析 | 2025考向预测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1.像与物的对称性(等大、等距、连线垂直镜面);
2.像的虚像性质(光屏无法接收像); 3. 实验操作细节(如玻璃板需竖直放置、使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
2024·常州(6)
2023·南通(6) 2022·淮安(6) |
创新情境:结合坐标系或方格纸定量分析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跨学科应用:解释汽车后视镜、潜望镜等实际场景中的成像特点; 实验改进:探究不同材质玻璃板(如茶色玻璃)对成像清晰度的影响 |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 1.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三线共面);
2.光路可逆性(若光线沿原反射路径入射,反射路径与原入射路径重合); 3.实验操作(如纸板翻折验证共面性) |
2024·徐州(4)
2024·镇江(6) 2024·无锡(7) 2023·淮安(6) 2022·盐城(7) |
创新装置:结合激光笔和光敏传感器验证反射定律的定量关系;
生活应用:分析自行车尾灯、道路反光标志的反射原理; 误差探究:讨论粗糙表面(如白纸)对漫反射实验的影响 |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 1.折射现象(光从空气进入水中路径偏折);
2.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空气>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入射角); 3.应用解释(如池水变浅、筷子弯折) |
2021·连云港(3) | 综合实验:探究不同介质(如玻璃、水)中折射规律的差异;
环保主题:分析光污染治理中折射原理的应用(如建筑玻璃幕墙设计); 动态分析:研究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计算。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关系,如“物近像远像变大”);
2.动态变化(移动蜡烛或透镜时像的变化); 3.实际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 |
2024·淮安(4)
2024·南通(5) 2024·宿迁(5) 2023·南京(4) 2023·镇江(6) 2023·宿迁(4) |
创新设计:结合手机摄像头探究多焦距透镜的成像特点;
跨学科整合:分析显微镜、望远镜中透镜组合的光路原理; 数字化实验:利用光传感器实时记录物距-像距关系并绘制图像 |
【知识必备】
1.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成像特点:像为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方便确定像的位置,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点燃蜡烛的像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基本概念: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二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路特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光路特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概念: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点、焦距的概念。
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应用于照相机;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于投影仪;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动态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
【重难解读】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操作要点:
实验应在较暗环境中进行,这样可以使蜡烛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且玻璃板要与桌面垂直放置,确保蜡烛的像能与未点燃的蜡烛完全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点燃放在玻璃板前,另一支未点燃的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看上去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以此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注意事项
玻璃板要尽量薄,以减小因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反射成像而产生的重影对实验的影响。
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是为了排除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操作要点
实验时要让激光笔紧贴纸板入射,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便于观察和测量角度。
可通过转动反射光线所在的半块纸板,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用量角器准确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并记录数据,分析两角的关系。
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实验准确性,要确保纸板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避免结论的片面性。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操作要点
可以使用玻璃砖或水槽等器材来进行实验,让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或水中。
用激光笔发出光线,通过在介质中加入烟雾或牛奶等物质,使光路显示更清晰,便于观察和记录。
同样要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角度变化规律。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入射角和折射角,明确它们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要缓慢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仔细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要准确。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操作要点
实验前要先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等方法。
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
注意事项
要注意区分实像和虚像,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要通过透镜向蜡烛方向观察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寻找。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光具座的稳定,避免器材晃动影响实验结果。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红正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C.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 D.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
2.如图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平面镜水平放置, 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镜面上,入射光线 AO 紧贴纸板射向镜面, 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图中未画出),O为入射点,ON为法线,则( )
A.反射光线OB的位置在ON的左侧
B.仅增大图中α的角度, 反射光线 OB将远离ON
C.仅将平面镜在水平面内绕O 旋转, OB位置不变
D.仅将纸板取走, 反射光线OB将不存在
3.如图所示,小强利用激光笔、可折转的硬纸板、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选择硬纸板作为光屏时应尽量选择粗糙的
B.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在纸板上将看不到反射光
C.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是为了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D.如果将左侧纸板往后折,将不发生反射
4.如图所示,小海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的激光笔进行实验,他将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白色纸板A、B立在平面镜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②号光线为绿色
B.红光的入射角为90°
C.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放置
D.将纸板B沿红光所在直线向后折,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线,表明反射现象消失
5.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
参考答案
1. D
【解析】A.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观察到A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因为玻璃板如果不垂直桌面,则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找像的位置时,像与棋子不能重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个完全相同棋子,大小相同,后面的棋子又和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验证像的虚实时,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眼睛从B处直接观察光屏,通过看到光屏上没有像的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