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知识点
第八章《西北地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掌握西北地区地形、气候、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结合实例,说明西北地区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知识点01草原和荒漠
1、位置和范围(基础讲解)
位置 |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 |
范围 |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30%,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区域。 |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重点掌握)
西部 | 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 |
东部 | 内蒙古高原 |
3、气候:(重点掌握)
(1)特征: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2)成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高大山脉的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3)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4)表现: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甚至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4、河流(重点掌握)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5、植被(重点掌握)
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阔,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呈现星星点点的绿洲。由东向西植被大致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这种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东向西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降水量往西逐渐减少。 |
西北地区地形之最
塔里木盆地 |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
准噶尔盆地 | 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
吐鲁番盆地 | 我国地势最低的地区 |
知识点02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牧区(基础讲解)
草原和牧场 | 内蒙古牧区(我国最大牧区)、新疆牧区 |
优良畜种:新疆细毛羊,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和阿拉善骆驼,以及宁夏滩羊 | |
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 类型: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等多种形式 |
危害: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危害其它地区的生态环境 | |
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 |
传统民居 | 蒙古包(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
饮水工程 | 坎儿井 |
2、灌溉农业(重点掌握)
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1)灌溉农区
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上,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使这些地方形成了粮棉瓜果之乡;在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上,人们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
(2)农产品品质优良(重点掌握)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