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语文高分作文写作方法指南
材料类作文写作方法整理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抓关键词句
材料作文中给出的材料是最重要的写作参考依据,所以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词句,特别是对于材料比较长的文章来说,准确抓住重点词句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可以给语句编号,或者边读边勾画,这样能准确把握重点,不至被自己的感觉带偏。
有些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意义不是一望即知,尤其是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词句。以某地作文题目为例,材料为:
请根据对诗人泰戈尔的一句名诗“世界以痛为我,要我报之以歌”的理解与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泰戈尔的这首诗令人眼前一亮,但其中隐含的深意需要进一步挖掘。这类题目对学生的文学积累和语文素养都提出了要求,往往借助曲笔和隐喻来传递信息。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痛”和“歌”的本质进行思考,并将这类颇具文学性的比喻具体还原为比喻的本体。痛,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歌,比喻积极乐观阳光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只有在还原比喻、祛除遮蔽的基础上进行价值探究分析,并将诗歌的意思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直击材料的核心。
因此在材料作文审题中,还应在祛除文本修辞外衣的基础上,还原材料中各种隐喻背后的含义。
2.挖隐含信息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还要能够深度挖掘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有一些材料没有明确给出关键词句,而是通过诗歌或故事的形式,委婉隐晦地表达主旨,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度思考和提取。
例如:“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玫瑰回答说,向人间波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我问树枝上的蝉,你日复一日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在夏天尽情歌唱,你遗憾吗?蝉说,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活着的义务。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的奔流,你快乐吗?小溪回答说,奔向大海成就浩瀚就是我的梦想……我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文字较长,分析难度比较大,关键在于挖掘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概括出主旨。可以分析玫瑰、蝉、小溪这三个看似无甚关联的主体,从它们的回答中,概括出命题者所要传达的题旨。这些隐含的信息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内容所在,考试一定要精读材料,进行提取和概括。
3.题在材料中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另外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文章的标题。这样的方法是比较稳妥的,一般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文章标题不会出现跑题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平时有意地培养和锻炼学生。
比如2019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美·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那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这个材料有三个句子,内容比较长,依次对应学习之乐,尽责之乐,克服困难之乐,我们可以提取出里面的关键词,就是“乐”。顺应材料和引导语的指引,不难分析出,“乐”不是单纯的感官之娱,而是建立在行动层面的富有意义的快乐,所以作文题目可以是含有“乐”的词语或短语。从材料中提取文章标题的时候,还要注意把标题具体化,比如同样面对这个材料,如果把题目命名为“快乐”,那么在写的时候就会泛泛而谈,失去目标感,写出来的文章也会主题不明,缺乏新意。
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中,学生常常陷入迷惑和自我怀疑。其实,一次审题就是一次心灵的遇见和发现,审题不仅仅激发阅读时的感悟,更是对思维的梳理和加工,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清晰有序地梳理材料,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接下来的立意和行文便会水到渠成。
真题演练: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会在自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欣赏的力量
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隐藏在你的心底,每当你将它的种子播撒出去,都将意味着你会收获平静与满足,它就是欣赏。
欣赏洋溢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句赞美,每一次肯定,其实都是欣赏的一种展现,它就像初春的第一抹绿芽,带给你蓬勃向上的力量。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